本报记者 周 亮
眼下,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省康保县南乔家营村的气温刚刚攀升过零摄氏度,大地终于褪去了冬的厚袄,田间地头都是老乡们春耕的忙碌身影。
南乔家营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种了一坡,收了一车,打了一簸箕,煮了一锅。”说起当年传统农作物的收成,正在地里忙活的70岁的谭士荣抖出这句“顺口溜”。
从1986年开发式扶贫到2013年精准扶贫,村里打了井、通了路、来了电、有了移动信号,但青壮年劳动力越走越少,没有脱贫路子的乡亲们也急切地想摆脱贫困的泥沼,而帮助他们实现心愿的是河北民政领域脱贫攻坚的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发展条件不足,河北省民政厅驻村工作队想方设法增收入;致贫原因多样,社会组织出谋划策献力量;因故返贫怕掉队,社会救助兜牢底线“救急难”……不只是在坝上草原,如今,民政领域聚焦脱贫攻坚的春风正吹拂整个燕赵大地。
“现在的生活变得大不同喽,有盼头!”谭士荣望着地里刚刚播种的板蓝根,充满希望地说。
“村子变美了,收入变多了”
驻村工作队动真格
2018年春节一过,河北省民政厅驻村工作队就在南乔家营村和闫油坊村扎下了根。厅里还派了“第一书记”,有了“主心骨”,两个深度贫困村开始加速脱贫。乡亲们发现,这次来的干部是动真格的,不耍嘴皮子,干的事情实实在在。
闫油坊村的村民有三大愿望:自来水、水浇地和“土豆窖”,没想到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都实现了。
工作队筹集14万余元为280户村民完成了自来水主管道入户工程,十天六上县城拿下通水手续,使闫油坊村成为康保县64个贫困村中第一个喝上干净自来水的村庄。
作为全县最大的马铃薯产地,村里收储需求大。工作队跑来70万元建成 8 孔储藏能力达1000吨的“土豆窖”,不但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元,还让种植马铃薯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原有的灌溉电路年久失修,动不动就烧毁断电,导致2300亩地大幅减产。水浇地与旱地的马铃薯产量相差3倍,土地流转价格相差10倍。为了保证乡亲们的种植收入,工作队协调社会组织投入20万元资金更换载荷更大的新线路1.4万米,水浇地重获新生。
大事办成,其他事务也一件没落。2.4公里泥水路变水泥路,100多盏太阳能路灯“把夜里照得亮瓦瓦”,清理生活垃圾1100吨,美化村居环境150亩,建成艾草加工厂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建强村“两委”班子……2018年底,深度贫困的闫油坊村提前整村脱贫。
“从随时要塌的土坯房搬进工作队给盖的砖瓦新房,有低保、社保、公益岗位、土地流转、光伏发电的收入,可以偶尔给孙子买糖吃。村子变美了,收入变多了,这样的生活我以前想都不敢想。”闫油坊村73岁的郝桂莲说起生活的改变红了眼眶。
种植中药材也不是民政厅驻村工作队拍脑门的决定。
坝上草原全年平均气温只有2摄氏度,土壤条件非常不好,这都与板蓝根的生长习性相契合:耐寒,对环境要求不高。种植程序简单,产量大,不需要进一步加工就能直接销售,也符合村里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实际。为了让困难群众不但能脱贫还能长远发展,河北省民政厅多次对接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邳彤药业集团,与两个村签订了中草药保护收购协议书,让群众吃了一颗产业脱贫增收的定心丸。
“眼前变清楚了,心里变亮了”
京津冀社会组织聚众力
像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这样参与脱贫攻坚的社会组织不在少数。南乔家营村常住的212人分散在7个自然村,空心化严重。根据“整体搬迁、集中安置、产业带动”脱贫攻坚思路,河北省敬业公益基金会、河北省神威慈善基金会等5家社会组织捐资560万元,落实了整体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
自2018年“京津冀社会组织跟党走 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全国性和京津冀社会组织参与河北省的扶贫项目达403个,覆盖河北省8个市42个贫困县,落实项目资金4.4亿余元。其中,全国性社会组织已落实资金约1亿元;北京社会组织已落实资金1.37亿元;天津市社会组织已落实资金1100万元;河北省社会组织已落实资金1.96亿元。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出个好主意”。中国眼镜协会联合河北省眼镜行业协会在阳原县为贫困学生免费配镜活动就体现了这句话的真谛。邀请一发出,来自北京、河北的50名验光、配镜专家就积极响应,自掏路费和住宿费赶往阳原。当地眼镜店听说了这一爱心活动,也自发前往帮忙,送水送饭做好后勤服务。
河北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免费给1190名学生的“爱心眼镜”检测了瞳距,球镜和柱镜。
“阳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我们的孩子家里经济条件都有限,很少有人愿意花钱配眼镜。”阳原一中校长王喜国感叹,“这次活动真是送到心尖上了啊!”
随着不断更换的镜片度数,初三(一)班的陈立伟(化名)拍着身边同学的胳膊惊呼:“你们看见没?好清楚啊!原来世界是这样的!”他的夸张逗乐了周围的孩子。“其实,我就是眯着眼也看不清黑板的字。配眼镜很贵的,不想让家里花那个钱。”他小声地告诉记者,“老师告诉我有500多度,戴了眼镜眼前一下变清楚了,感觉心也跟着变亮了!”谈起以后,陈立伟说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让家里彻底摆脱贫困。
如今,“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组织脱贫攻坚氛围在河北越来越浓,更成为“举全省之力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在民政领域的生动实践。
“担忧变少了,勇气变足了”
提标扩面不让困难群众掉队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2012年12月,体球网总书记到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真贫、扶真贫时,这样对当地的干部群众说。2017年底,骆驼湾村整体脱贫。靠着青山绿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食用菌和高山苹果种植,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不到1000元升到2018年的近6000元。
“这些年发生了做梦也想不到的变化。”72岁的顾宝清拉着记者走进自己老宅,当年体球网总书记在村里第一个看望的就是她家。“我把老宅租给了旅游公司做红色教育基地,把4亩地流转出去搞高山苹果种植,每年有租金和分红。我还在村里农家乐打工,蒸馒头,做饸饹,挣个工资。每月还有社保,生活美得嘞。”顾宝清说。
整村脱贫让人欢欣鼓舞,但如何防止已脱贫的老乡再次滑入贫困?建立边缘困难人群返贫致贫防范机制成为河北民政领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发力点。
骆驼湾村38岁的唐春红与两个孩子相依为命,打工收入本来足以维持家用,结果今年查出患上了尿毒症。“感觉被生活打了当头一棒。”唐春红向记者介绍,她在家做腹膜透析,每个月需要支付3000多元药费。“虽然这个病能报销不少,但家里没有收入来源了,以后不是个事儿啊。”对未来,唐春红很是担忧。
与记者一同前来的龙泉关镇民政助理员李彦伟给唐春红带来了好消息:“今年3月,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出台《体球网推进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外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难老人、未成年人等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正因此,唐春红也被提标扩面“拉”进了低保,她还将得到比低保对象更大比例的医疗报销政策。
“太好了!太好了!”唐春红说,“这下我的担忧变少了,面对未来的勇气更足了!”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