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 芳
3月31日的北京,天气晴好春意渐浓,太子峪陵园的早晨,初春花卉已经次第开放。正值清明祭扫期间,陵园里面人们来来往往,有的去亲人墓前探望,有的在树荫长椅上休憩,还有的被即将开始的集体共祭活动吸引了过来……9时30分,随着场地中央的电子大屏幕亮起,北京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太子峪陵园“铭记生命,数说家风”清明共祭活动正式启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活动改变传统祭扫方式,采用“数字科技殡葬”理念,将现代科技与清明祭扫的文化传统完美融合。来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葬专业的6名同学为大家朗诵了诗歌《家风颂》后,主持人通过数字大屏实时展示虚实共祭场景,引导现场祭扫群众以“心灯寄情、静默祈福、文书复礼”等数字化祭扫方式与线上的家属共同缅怀逝者。一盏盏写着逝者名字的祈福灯从大屏幕上冉冉升起,一段段动人的家风故事、家训文字在大屏幕上徐徐展现,线上线下虚实交互。现场人们纷纷拿起手机轻扫二维码,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的形式与家人实时共享。
仪式现场隆重、庄严而又温馨、感人,为市民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也传递着人世间浓浓的亲情和祝福。
活动现场还设有骨灰撒海、自然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宣传区、数字墓位实体展示区、数字纪念互动区和便民服务区,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节地生态葬政策信息解读、数字墓位观摩、数字影音纪念、祈福卡和免费咖啡茶饮及免费鲜花等服务。
据太子峪陵园负责人介绍,此次清明共祭活动展示的数字墓位,是北京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去年刚引进的新型节地生态安葬产品,又称“数字科技殡葬”。太子峪陵园是北京市首批5家数字科技殡葬试点墓园之一。而所谓的“数字科技殡葬”,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技术,融合声光电等科技手段,集数字立体安葬、数字科技礼仪、数字科技祭扫为一体的新型安葬与纪念方式。“这次活动还真新颖、真现代。既弘扬了咱们国家注重孝道的传统美德,还能引导人们用这么高科技的方式祭奠亲人。尤其是不在一个城市也能和其他亲人一起线上扫墓,确实是太实用了。”活动现场一位北京市民说。
近年来,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祭扫的观念已逐渐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也成为了新时代首都殡葬的新风尚。据悉,太子峪陵园4月1日至5日连续举办多次共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