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妤
近日,一则“安徽高校首设殡葬专业受新生热捧”的新闻被推上微博热搜,新闻热度持续走高,极大地激发了主流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累计有1.1亿人次阅读和4000余次讨论。其中,“月入过万”的说法吸引了最多关注。殡葬工作者真的收入高吗?应该收入高吗?是为了高收入而入行的吗?本报记者采访数位殡葬专业院校有关负责人和毕业于专业院校的一线殡葬工作者,了解他们对殡葬专业人才供需状况、薪水待遇等问题的看法。
殡葬专业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副院长何振锋:
《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殡葬服务机构为4043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为8.0万人。2018年,我国死亡人口为993万人。
面对每年死亡人口近千万、治丧亲属上亿人的现实,全国殡葬专业每年的培养规模不足千人,殡葬专业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高素质的殡葬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殡葬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影响薪资的有几方面因素:地区的差异、岗位的差异、个人能力的差异、个人对工作投入大小。有的人吃苦耐劳肯钻研,短时间内就将自身提高到一个更高层面,他的投入大,薪资水平也更高。
殡葬行业的工资待遇情况,有些人算的是税前的,有些人算的是税后的。据我了解,刚毕业的殡葬专业学生,拿到手的普遍是4000多元,一年转正之后,拿到手的普遍6000多元,有的也会达到七八千元。上万元的也有,但它代表不了全貌。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在校生500人,52%的女生,48%的男生。学生对殡葬专业、殡葬行业认可度较高,一入学就知道今后要干什么,90%是自愿选择殡葬专业。
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一次性就业率为96%,有些学生参加了二次就业招聘,就业率达到100%。毕业后多数从事一线工作,比如防腐整容、殡仪主持、遗体火化、墓地管理等。
我们很期待把学生培养成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有行业认知,专业基础好,同时还具备人文情怀。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在校期间没能脚踏实地学好专业,毕业后就是为了挣钱。我想说的是,如果只看重钱来从事殡葬行业,我宁愿这个行业少一点这样的人,他是做不好的。
我们生命文化学院致力于打造生命文化教育“五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文化、打造一个模式、形成一个机制、创建一个团队、提升一个行业。2019年1月,我院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入选北京市首批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件事,联合全国开设殡葬专业院校的49名老师、15个省份的40家殡葬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现代殡葬职业教育专门教材。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副校长钟峻:
很多年轻人在期待好待遇的同时,也非常在意是否有发展空间
殡葬专业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往往在大二的时候,各个地方就来要人,特别是一些民营殡葬服务机构,用人需求大,但学生不一定去,他们还是更希望留在大城市的殡仪馆和公墓。
殡葬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是因为培养殡葬专业人才的学校少,每年招生计划也不多。20多年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殡葬专业招生人数始终保持百人左右,今年招生114人。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殡葬行业对技能要求很高,殡葬专业也不能办成像会计、旅游专业一样。
学院自1997年成立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以来,一直源源不断地向殡葬行业输送专业人才。我们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自信,所以进来之后转专业的很少,专业对口率很高。80%的生源来自湖北省,毕业后大多留在本省,多数学生想留在武汉,地市一级的殡仪馆很难吸引他们。
大城市的殡仪馆和公墓选人用人标准也在提高。很多人不理解,说殡仪馆、公墓还需要招收外形条件好的吗?其实,很多进入大城市殡仪馆的毕业生不仅专业素养高,还具备了良好的外在形象,尤其是殡仪服务员这类岗位。
殡葬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在什么水准?因各地工资标准不一样,很难给出一个统一数字。就武汉而言,殡葬专业毕业生进入殡仪馆工作的第一年,可能达到3000元-4000元的水准,毕业后一年6000元-8000元不等,但是没有一下子就月薪过万的。
我们也不要小瞧了现在的年轻人,不要以为他们掉到钱眼里去了。事实上,很多年轻人在期待好待遇的同时,也非常在意是否有发展空间,看重职业发展前景。一个单位要有职业上升机制才能留住专业人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院长卢军:
在薪资方面不凸显优势,殡葬行业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选择殡葬专业的年轻人,从一开始就顶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很不容易。殡葬行业也不像有些媒体说的那样,毕业一年后就月薪过万,这只是个别现象,代表不了普遍薪资水平。
殡葬职业受社会歧视比较厉害,例如今年春节前夕发生的“广西百色实验小学教师公然歧视殡仪馆工作家长”事件、“殡葬企业开年会被酒店拒绝”事件,等等。相比来说,一个学餐饮服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哪怕去餐厅做服务生,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元收入,他还不用承受这么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呼吁整个社会不要歧视殡葬职业,关键还是要加强对于特殊职业、特殊行业人员的政策倾斜。要不然,殡葬行业会流失掉很多年轻人。
在我国,人们对于死亡心存忌讳,对于和死亡相关的都避而远之。今年我们招收的320名学生中,90%是看中殡葬专业好就业来读的。殡葬职业的社会声誉不高,如果连薪酬待遇都提不上来,不会有太多年轻人投身到殡葬行业中来,更别说促进殡葬行业现代化发展。
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提供给殡葬专业毕业生的待遇也会不同。客观地说,殡葬行业薪资水平处于城市平均收入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也不会高出很多。就拿事业单位性质的殡仪馆和公墓来说,按照国家对于事业单位工资核定要求,他们的收入不会太高。
在北上广、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有些民营殡葬企业为了招人,会给出比较高的工资待遇,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过万,这种情况是个别的。几年前,某沿海城市殡葬服务中心向社会招聘时打出了“一年转正月薪过万”的广告,但招聘的是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工程技术专业人员。
从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讲,优先考虑薪资待遇并不是学生品德方面出现了问题,而是殡葬行业社会地位不高,如果在薪资方面不凸显相对优势,就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葬专业毕业生卫艳茹:
做殡葬不能有功利心,殡葬专业学子要安下心来学专业,心无旁骛做服务
现在大多数殡仪馆的职工到手月工资拿不到1万元。我们单位正式员工扣除五险一金,拿到手的月工资也就七八千元,一个月休息4天。我属于临时工又叫合同工,扣除五险一金拿到手的是5500元。单位男同事值夜班有值班费,每月也就比我们多七八百元。2016年,我拿到手的工资才3200元,说出来很多人不信。我们民政局局长很给力,给殡仪馆的工作人员都涨了2000多元的工资,于是能拿到5000多元了。
这些年,我参加职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参加行业竞赛,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就是想证明下,专业科班出身的就是不一样。但是,和新来的员工比,其实工资差不了多少,我就比他们多几十块钱的工龄和350元的副组长待遇。
殡葬职工收入,随着地域差异也会有所不同,广东一带会多一些,因为人们更忌讳这个职业,待遇更高才能招揽人才。事业单位的收入普遍没有传闻那么多。为什么选择殡葬专业?身边很多同行当初是觉得好找工作,也有的是子承父业,还有的是听说这一行工资高。
前些天,我听一位民营殡葬企业老总说,逢年过节丧户会给他送礼物,家里做了好吃的也会拿来给他尝尝,这是当初把丧户当亲人看换来的。他这个观点很好,客户把我们当亲人,才是真的肯定我们殡葬人,肯定我们的服务。
我想,殡葬专业的学子只要安下心来学专业,在实践中心无旁骛为逝者服务,为家属提供便利,一定能在岗位上有立足之地。做殡葬不能有功利心,只能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上海市龙华殡仪馆服务组副组长吴斌:
不能是因为接触了遗体、环境恶劣而拿高工资,而是因为创造了高品质的服务
殡葬工作接触遗体、工作环境差、受歧视、要应对家属的坏情绪,所以要拿份高工资作为补偿?我不认同这样的观念。我觉得殡葬从业者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把自己的格局和定位拔高,不然我们永远是别人口中的殡葬工。
殡葬工作者不能是因为接触了遗体、环境恶劣而拿一份好收入,而是因为创造了高品质的服务,满足了家属的治丧需求。我们用心和家属沟通,将服务做到细致入微,精心策划一场高品质的葬礼,给家属留下难以磨灭的回忆,让家属的情绪得到释放,相对高的收入则问心无愧。
如果殡仪服务人员主持葬礼时只是按步骤走流程,简单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得过且过应对家属需求,最后还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收入,像是被特殊照顾一样,是会被人瞧不起的。这是不能适应殡葬改革需要的,也不符合新时代对殡葬从业者的要求。
奔着收入去本身没有问题,只要是付出了劳动、创造了价值。月薪过万还是不过万,个人付出的努力不一样,收获也就不一样。
论劳动强度,上海市各殡仪馆业务量大,礼厅服务人员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相比较而言,有些地方的殡仪馆业务量较少,服务人员一天干两三场就结束了,工资自然有差距。收入和付出是匹配的,加上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收入也会不同。
很多地方政府投资上亿元新建和改造殡葬服务设施,改善群众的治丧环境,提升软实力也应紧跟其后。在一个花上亿元建成的殡仪馆里,与之匹配的是否也是价值上亿的殡仪服务?这是我们现代殡仪服务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只有行业发展进步了,用优质的殡葬服务提升了社会对殡葬行业的认可度,我们自己也就会有底气。为治丧人群提供细致、暖心、不留遗憾的殡仪服务,是树立高价值殡葬服务品牌的正确方式,也才能真正让逝者得以安息、让生者得到慰藉。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