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俊
“把她的家粉刷一新,给独自生活的她更多支持。”今年腾讯公益平台上,为一位因病致贫的残障人士依婷(化名)筹款的公募计划,引来不少爱心网友参与。这个筹款7000元、为老公房粉刷墙壁的项目,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213位爱心网友捐款7007.07元,捐款额从1角钱到数百元不等。
家住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的依婷,是一位22岁、肢体4级残疾的普通青年。她之所以能得到众多网友关注及帮助,主要原因是在她身后,有一个团队在为她的幸福生活日夜操劳。
这个团队,就是长宁区“家庭救助顾问团队”。“我们希望为她‘粉刷’的不仅是墙面,也是内心。”今年,由政府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和第三方社工组成的“家庭救助顾问团队”向父母双亡、身残贫困的依婷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家粉刷一新”公募项目即是由上海申爱社工发展中心、仁人家园和上海联劝公募基金会发起的支援方案之一。
近年来,上海构建起完善的9+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实施《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各区也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为困难群体编织起更大、更密、更有温度的社会救助网络。长宁区作为上海唯一的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试点开展了“家庭救助顾问”等一系列创新,实现了由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的转变。
据区民政局局长章维介绍,去年8月长宁区试点打造“家庭救助顾问”,建立分层分类的陪伴式救助模式。今年3月起又将设在街镇的“救助顾问点”升级,成为“政府+专业机构”为主体、“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的“家庭救助顾问团队”,建立起两级救助顾问队伍,为困境者链接各方有效资源,并制订精准服务方案,解决了救助帮扶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长宁区已设置家庭救助顾问点195个,配备家庭救助顾问300多人。
制订“一户一方案”专业计划
打造陪伴式服务
“家庭救助顾问团队”实行陪伴式救助。如何搭建起这种救助模式的实现路径?
长宁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徐军介绍,长宁组建了一支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服务人员、居民区救助人员和专业社工组成的300多人的救助顾问团队,逐步在全区各街镇设立起“家庭救助顾问点”,既有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运作、配备专职顾问的街镇救助顾问点,也有以居委会干部兼职辅助、社区志愿者参与的居委会顾问点。
“这支队伍宣传、链接、调动上海9+1社会救助体系涵盖的各项救助政策、帮扶项目等资源,提供综合救助服务,进行结对陪伴帮扶。”徐军告诉记者,救助前期,救助顾问先行评估咨询,了解情况;救助中期,强调精准陪伴服务,制订“一户一方案”专业服务计划;救助后期,则注重评估与转介。他认为,在实施家庭救助顾问服务模式时,需求发现、流程流转、资源对接、个案服务、政社合作、监督检查等六大机制缺一不可。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依婷救助时前中后三级救助队伍完美衔接,整个救助过程恰如“三部曲”——街镇救助顾问介入后,及时上门详细了解,为其办理低保家庭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综合帮扶春节帮困、综合帮扶中心医疗自费帮扶、慈善基金会帮扶等多项现金救助包。之后,上海申爱的专业社工担纲“第三方救助顾问”,为其量身定做债务解决方案,并链接仁人家园,和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公募计划,进行房屋修缮,随后将部分房间租赁,以租金收入缓解依婷债务。除此之外,专业社工为依婷制作了“增能”方案,邀她参加社区居民公益美甲,给她提供志愿者服务补贴;链接社区阳光青少年社工,提供社区继续教育的机会;链接到阳光心理工作室,让她参加心理社会治疗。
如同小孩子初学走路需要大人搀扶,在“家庭救助顾问团队”搀扶下,依婷成功走出了人生泥淖,在技能培训学校开始学习美甲技能。她对未来满怀憧憬:希望将来学有所成,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美甲师。
整合各方救助资源
建立社会救助“四圈”体系
运用整体性治理视角,是“家庭救助顾问团队”设立的亮点之一。长宁区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机制;建设“互联网+救助系统”,从需求出发对现有救助数据库进行梳理与分析,实现精准救助;引入社会力量,打造服务“组合拳”,为困境者提供纵向长期的陪伴式服务。
家住华阳路街道的韩佳,目前是一名初中生。父母离异后,他与母亲和外公一起住。由于外公和母亲患有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工作不太好找,家境一直比较困难。“家庭救助顾问团队”介入后,多管齐下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方案。他们梳理相关教育救助政策,为韩佳链接到新泾镇“爱心传递”大学生家教项目资源,发动东华大学学生志愿者陪伴韩佳学习,直到他顺利升入初中;由于单亲家庭缺少关爱,“家庭救助顾问团队”为韩佳提供了心理建设与情感支持服务;还为韩佳链接沪上三甲医院等相关专家对接咨询,对孩子眼部疾病进行了排查,扫除了妈妈的担忧。现在,韩佳一家已摆脱了昔日的困境。他鼓起了向未来冲刺的勇气:“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努力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律专业。”
“我们积极推动困难家庭和对象的数据库建设,建立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收集渠道,对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形成了动态信息收集、数据管理分析等工作内容。”章维表示,依托“家庭救助顾问团队”,长宁区建立了社会救助“四圈”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众提供分层分类的救助服务:向传统贫困人群提供托底保障类服务,向结构性贫困群体提供帮助支持类服务,向城市“新贫困”群体提供发展提升类服务,向突发情况引致贫困的群体提供保护性服务。
目前,长宁区救助信息数据库的目标瞄准对象拓宽至3.5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6.0%,基本实现了“弱有众扶”。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