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在三湘大地铺开

时间:2021-04-0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王 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12月,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体球网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部署了21项重点改革任务,并印发了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旨在通过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优化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3月26日,湖南省政府召开贯彻落实《体球网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湖南省副省长朱忠明说,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意义,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要加强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强化督导考评,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实现应救尽救、应兜尽兜,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解决“有没有”,到关注“好不好”,这种拾级而上的发展理念,正是湖南当前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中,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大救助体系建设、大救助平台建设、“放管服”改革、社会力量参与四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真实写照。

突出大救助体系建设 擦亮精准救助品牌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制度安排。湖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106.5万人是通过兜底保障实现脱贫的,要防止这些重点人群返贫,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对此,在这一轮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中,湖南强化系统思维,强调分层分类救助,从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完善各类专项救助政策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制度衔接四个维度入手突出大救助体系建设,通过各类救助政策兼容互补,实现救助帮扶精准高效,擦亮精准救助品牌。

湖南省民政厅副厅长陈慈英介绍,湖南正加快制定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探索开展低收入家庭救助帮扶;完善和修订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强化社会救助家庭财产和收入核算评估,加强分类动态管理,规范完善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应急救助等制度;全面落实兜底保障对象救助帮扶长效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为了确保救助标准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湖南将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标准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省与市、县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分担机制,分类分档确定省与市、县分担比例,明确各级资金投入责任。

突出大救助平台建设 打造智慧救助样板

为了给困难群众提供更多高效、便捷、优质的救助服务,湖南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省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和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数据库,建成全省统一的大救助平台,力争实现救助需求统一发布、救助对象统一核对、救助信息互通共享、救助结果统一公布。

根据安排,湖南大救助平台的建设将融入该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平台,互通社会救助部门信息,这项工作已经纳入了今年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同时,全面归集已脱贫人口、在保对象、低收入家庭、临时遇困群众等信息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建立线上预警发现、线下跟进核实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帮扶范围,做到主动发现、及早介入、及时救助。

长沙市副市长李蔚介绍,今年该市将聚焦“智慧救助”建设,横向对接数据资源局等相关部门信息,纵向融入省级救助和核对平台,加快建成整体联动、部门协同、数据互通、一网办理、高效便捷的智慧救助平台,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不见面”,申请救助“网上办”“指尖办”。

突出“放管服”改革 推进高效救助落地见效

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向乡村基层放权赋能,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和水平。

湖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局长陈本文介绍,湖南将以建设“精准社会救助先行区”为总抓手,系统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做到通过建设大救助平台和社会救助热线实现线上预警主动发现;通过将社会救助受理审核纳入基层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县、乡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提质增效;通过稳步推进将低保、特困供养、小额临时救助等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取消不必要的证明,优化社会救助审核确认程序;通过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推进“资金+物资+服务”救助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救助服务。

临澧县民政局局长覃文山介绍,将全面提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进一步加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建设,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真正实现闭环运行,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湘潭县县长段伟长说,湘潭县正在全力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措施,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审批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突出社会力量参与 推进温暖救助开花结果

社会力量参与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社会救助服务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湖南省实施了“禾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成2069个乡镇社工站,4000多名社工在基层一线协助民政开展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评估、需求分析、绩效评价等事务,为救助对象提供探访照料、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永州市副市长严兴德介绍,永州将重点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救助,引导社会救助相关机构开发设置社工专业岗位,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实施“禾计划”“向阳计划”“五社三治”等社工项目;同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激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拓展多元服务。

记者了解到,湖南将在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社工站和村(居)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和志愿服务有效衔接机制,完善和落实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服务的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措施,重点培育孵化一批慈善公益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扶持打造一批专业水平高、承接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的示范型救助类社会组织,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的暖心救助服务,让温暖救助在湖南开花结果。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4.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