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玉建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民政部门认真落实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及时把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惠民之策、利民之举传递到群众心坎上。
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办实事的针对性
深入调研访民意。推行一线工作法,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农村、社区、服务机构走访群众,将干部沉下去、问题带上来。去年,向民政部、山东省民政厅和威海市委、市政府报送调研报告38篇,其中16篇被评为优秀。围绕疫情防控,在全市158家养老机构各安排一名民政干部驻守,随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累计提供41万只口罩、260只测温仪等物资。围绕脱贫攻坚,每月对全市3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遍访一次,及时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畅通渠道听民声。把12345政务服务热线、阳光问政热线、群众信访作为听取和解决诉求的“信号灯”,健全热线办理制度,实行承办、答复、回访、研判、整改闭环管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民政协理员制度,每个村(社区)配备1-2名民政协理员,与网格员一起对民政服务对象开展工作,将发现的问题和听取的建议及时上报。打造12349民生服务热线,全天候接收群众求助,日均受理来电3500多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办事。
分析研判察民情。针对群众反映的“无名路”问题,组织力量全面开展排查,理顺工作流程,为27条“无名路”命名。建立养老机构智慧消防平台,对全市所有养老机构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出现漏电、漏气、着火等情况,平台自动报警,堵住了安全漏洞。建立民政大数据平台,全面掌握服务对象动态信息,定期进行分析研判。通过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低保对象数据,发现部分贫困户收入超出低保标准不能享受低保政策,但因病因灾等刚性支出较大造成生活困难。针对这一现象,将“家庭支出”增加为低保认定条件,放宽家庭金融资产、房产和车辆等认定标准,使210户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积极担当创新,增强办实事的主动性
瞄准一流办实事。去年以来,威海市先后争取到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等8个国家和省试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大数据应用等16个典型经验作为全国及全省优秀创新案例被推广。此外,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去年共争取国家和省级养老扶持资金4700万元。争取中华慈善总会在威海市设立抗癌药品发药点,并将援助药品种类增加到6种,每年免费发放价值4200万元的药品,582名癌症患者从中受益。
整合资源解难事。加强与卫健、教育、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整合17个部门的74项救助信息资源,建立“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对9类救助对象统一实施精准救助。会同组织、行政审批等部门,推进基层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整治“牌子多”、规范出具证明,减轻村居负担。在328个城市社区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在2374个村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实行干部全日值班、错时上下班制度,让群众不出村便可办理公共服务事项。联合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全面开展审计检查监督,全程跟进资金绩效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
集中力量做好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实施“威海红帆”社会组织党建计划,在每个镇(街)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在每个村(社区)分别培育5个以上社会组织,对60个公益实践项目给予2万-6万元资助,惠及群众3万多人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奉献爱心,开展大病救助、困难学生救助、关爱农民工等一系列活动。去年,共募集发放款物2.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7.1万人次。在全市建立32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服务站,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企业和社会机构作用,为全市7690名服务对象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个性化、标准化服务。
大力改进作风,增强办实事的实效性
提高效率惠民生。建立民生实事台账,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管理,做到雷厉风行、事不过夜,马上就办、马上见效,不能马上办的列出计划、限期办理,推动问题快解决、群众早受益。深化“放管服”改革,把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审批权下放到镇(街),设立不少于5万元的镇级临时救助备用金,实现急难即救。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与公安、人社、不动产等14个部门以及30家银行、54家保险机构联网,使救助对象认定更加精准高效,核对时间由10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工作日。
着眼长远纾民忧。为1180名失智老人发放能够定位、追踪的智能手环,老人一旦走出设置的安全范围,子女手机即可接到报警提示。为了解决流浪乞讨人员遣送难、收治难的问题,通过媒体发布、DNA鉴别和人脸识别等办法,帮助208人成功返乡,对无法寻亲的52人予以落户、办理特困集中供养。为了解决精神障碍患者救助问题,依托社会福利院等专业机构将356名特困重度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收治。
带着感情暖民心。围绕幼有所育,为全市420名困境儿童逐人建档、分类施救,将40名集中供养孤儿安置在市儿童福利院,为78名分散供养孤儿落实亲属和村干部双监护人,为60名低保家庭中的儿童增发补助,将有意愿的24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安置在市儿童福利院代养。围绕老有所养,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推动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让老人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老年餐桌连续两年被列入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完成500处老年餐桌建设,惠及12万多人。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