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全人口、全区域”更好回应群众需求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走进直播间回应申城民生话题

时间:2021-05-0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 俊

5月6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走进上海电台“2021年民生访谈”直播间,就市民关心的养老、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等民生话题一一回应,提出“全人口、全区域民政”新概念。

未来五年将聚焦“全人口、全区域民政”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民政将如何作为?

朱勤皓表示,“十四五”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开端,上海将按照“全人口、全区域”的工作要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目标导向,开启民政事业现代化发展新征程。到2025年,实现上海基本民生保障均等优质,基层社会治理有序活力,基本社会服务完备高效。

对上海民政工作来说,“全人口、全区域民政”是个新名词。朱勤皓解释说,所谓“全人口”,就是在传统民政服务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民政工作覆盖上海所有人口。不仅仅是贫困人群、特殊人群,还要统筹考虑城乡、户籍、年龄、性别等不同的人口结构,以及全生命周期等概念。民政的政策体系,是基于全人口范围,综合考虑所有市民利益前提下的公共政策体系。

规划中的“全区域民政”,指的是:通过分门别类,按照中心城区、近郊、远郊等不同的发展空间,兼顾本市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前瞻性思考行政区划与开发区、功能区、新城等关系,以服务供给为半径,以地域空间为载体,以群众需求为核心,推进民政工作。“全区域民政”的工作手段也是多样的,特别是要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手段,打破空间和距离的约束,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回应群众需求。

“救助就是社会政策的托底”

“十三五”期间,上海社会救助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790元,调整提高到每人每月1240元,增幅为56%。“十四五”期间,在上海这样一座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社会救助工作应该如何谋划?

“体球网总书记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我们认为,救助就是社会政策的托底。”朱勤皓表示,“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进一步聚焦相对贫困、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努力构建应对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相对“十三五”时期,努力实现从以“救”为主向“救”“助”并重转变,实现从政府为主到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与社会充分参与的协同救助网络转变,实现从物质帮扶向多元救助转变,实现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实现从政策分散供给向需求导向基础上的综合服务转变。

朱勤皓认为,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是民政部门在新时代理应有的民生服务理念的重大转变与突破。

“政策找人”,目的是为了重点完善主动发现机制。目前,上海社会救助领域的“政策找人”试点正在铺开。比如,徐汇区以公安实有人口数据库和测绘院GIS地图为底层数据,叠加了民政、人社、残联、房管、卫健、司法等14个条线与民生相关的数据1600余万条,形成了大民生数据池。通过对社区、居民和家庭建档立卡,形成45项个人和家庭属性标签,展示辖区民生基本体征。通过对一项或多项民生体征标签勾选,智能发现困难群众中“沉默的少数”。通过系统自动派单给社区救助顾问,把救助政策主动送到居民家中,把救助服务做到百姓开口之前。

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今年3月20日施行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是一部扩大上海养老服务供给、促进上海养老服务发展、规范上海养老服务行业的基本法。如何将该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助推养老服务更接地气、更贴近民生需求?

朱勤皓说,“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全国开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养老服务品牌的深化发展。目前,全市建成32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4家长者照护之家、758家日间照料中心、1232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各街(镇)在居(村)委会设立家门口服务站点,一个遍及街(镇)、居(村)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织密、织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各街(镇)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建设单元。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围绕老年人的“养”“食”“居”,上海重点开展几方面项目建设:在“养”方面,今年继续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改造2000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新增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食”方面,今年继续新建200个老年助餐点,重点发展社区长者食堂,并提升助餐服务能力,建设一批智慧长者食堂。在“居”方面,今年大力推广居家适老化改造,年内完成5000户目标。

此外,市委、市政府把“开展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行动”列入今年政府实事项目。民政部门梳理归纳老年人常用和急需的智能手机应用十个场景,聚焦就医、出行等高频事项,开展“长者数字生活‘随申学’”活动,助力老年人突破“数字鸿沟”。

实现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根据现行法规,民政部门将承担今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牵头任务。民政部门在这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朱勤皓表示,上海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法治保障,依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完善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未保委的平台作用,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更加及时、高效。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支持体系,初步考虑建立未保专家库、社会资源库、法务资源库、专业社工库等四个方面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未保工作队伍建设,指导各区政府按照有工作机制、有保护机构、有人员支撑、有经费保障、有工作网络、有法律工作者参与“六个有”的具体要求,调整完善区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着力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难题,研究如何从源头上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比如加强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全覆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真正实现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5.8)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