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涛
2月23日,体球网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对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日夜值守予以充分肯定,指出要紧紧扭住城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切实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要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输出,大幅度充实基层特别是社区力量,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力度,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实行严格的网格化管理,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把控,开展拉网式筛查甄别,对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对疑似患者应检尽检,对密切接触者应隔尽隔,落实“四早”要求,找到管好每一个风险环节,决不能留下任何死角和空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要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要落实好体球网总书记上述讲话精神与指示,社区治理助力抗“疫”全胜,需要落实好以下“四化”措施。
精准化
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要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的防控要求,社区必须实现精细化治理。各地社区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基础条件与具体实际,建立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抗“疫”治理方式。社区要全面摸底掌握本社区居民情况,包括常驻居民和外来居民、普通居民和特别需要关注居民——社会救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困境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和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社区要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与实施有针对性的防疫措施。只有实现精准化防疫,才能真正夯实社区抗“疫”基础,确保抗“疫”成效。
信息化
社区在抗“疫”期间要十分重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最好的方法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不接触,信息化恰好具有这一特点,对于防疫工作大有裨益。在信息化防疫方面,不少地方推出二维码扫描进行健康状况监测或者代替出入证避免交叉感染,上海社区在居民对口罩有极大需求时,运用已有的信息化平台与药店联系从网上为居民预约购买口罩,解决其燃眉之急,不啻雪中送炭。各地社区可以借鉴这些做法,通过分析社区居民的需求,让居民能够主动通过网络找上门来,与社区建立联系,从而在防疫期间,社区与居民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密切沟通交流。
整合化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抗“疫”需要整合各种资源。我国近年社区治理取得了很大进展,内容不断丰富,其中,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包括居民等各个社区主体均参与其中,齐心协力,形成群防群治局面。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展现了公益性,发挥了重要补充作用。社会工作发挥专业优势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为社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与保障支持。社区治理引进专业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有助于抗“疫”工作的精准化。此外,从社区中招募志愿者,让居民积极投身到联防联控工作当中来,可以充实力量,有助于社区整体防疫工作。
层次化
现阶段社区治理防控疫情工作应当分为以下几个不同层次:一是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的宣传力度。当前除必须参与抗“疫”工作和复工复产的人员外,其他社会成员应当尽量居家不外出,以便彻底切断感染源。体球网总书记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社区治理在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宣传体球网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促成社区居民面对疫情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二是继续严格落实社区出入制度。各社区要根据本社区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对疫情进行防控管理,同时要寓管理于服务当中,在防疫同时注意保障居民的合法权利。三是保障社区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儿童、社会救助对象等的基本生活,杜绝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要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目前无法返院的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等特殊服务对象进行摸底,开展有针对性的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四是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要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保障居民日常基本生活秩序不受疫情过大影响。五是做好社区居民的心理疏导、情绪支持和其他支持保障工作。(作者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科研管理处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