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 闯 通讯员 贾 彦 部建伟
提前研判、完善预案、持续作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省泰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时刻为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提供生命健康和基本生活的保障服务。
“疫情期间,作为密切接触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的窗口单位,我们的工作确实存在风险。”泰安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盛强表示,“作为党员,作为民政救助人,我们深知疫情防控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深感救助管理岗位的重要性,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救助管理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使命。”
提前做功课,早研判、快行动
听广播、看新闻,是盛强工作之余的必选项。当在新闻报道中连续看到湖北武汉出现疫情后,他察觉到此次疫情非同寻常。考虑到救助管理站服务的对象流动性大、患病率高、自身卫生条件较差等因素,1月21日泰安市救助管理站即召开了站党支部会议,对疫情的防控进行了讨论和研判。为了以防万一,当天就组织采购了一批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医用口罩、手套等防护工具。1月22日,泰安市民政局下发《体球网做好全市民政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全站召开大会,按要求全面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范布控工作。
为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泰安市救助管理站制订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预案》,成立了站内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小组,设置发热隔离区。全站11名同志划分为3个梯队,每个梯队至少安排两名党员,并对疫情期间站内人员出入、内部管理和请示报告等环节做了细致安排,以此健全站内应对突发疫情的防控体系。盛强表示,“我们尽力把疫情防控的每个环节抓实抓细,为的就是确保受助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有保障。”
实践检验预案,再推演、再完善
1月28日、1月30日,泰安市救助管理站接连出现两名自行来站求助人员有发热症状的情况。值班工作人员均按照应急预案对其进行了妥善处置,两位求助人员在就医后排除了患有新冠肺炎的可能。一场虚惊后,盛强仍忧心忡忡。因为他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应急预案的个别细节还不尽完善。比如,将体温监测程序放在了入站检查第一项,但检测区域不是完全隔离的,给求助人员发放口罩时也存在接触的可能。
1月30日当晚,泰安市救助管理站组织工作人员开会,将应急预案进行了全过程推演,及时修订、完善了防控疫情应急方案的细节。“我们重新划分了入站观察区和应急隔离室,在求助人员入站时,要求其先在入站观察区休息,自行佩戴提前准备好的口罩,测体温,并要求其填写求助原因。”盛强介绍,对于疫区方向的求助人员,工作人员会给予重点评估,半小时后对其进行二次体温测量,确定无发热情况再完成入站登记、进入站内受助。在救助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求助人员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对于求助人员有发热的情况,工作人员会联系医院派车将其接到发热门诊检查,同时安排专人带车跟进。在排除新冠肺炎情况后,求助人员由救助站接回站里继续隔离观察。如是疑似患者,求助人员则由医院进行隔离观察治疗。
为了让应急预案更科学、更专业,泰安市救助管理站还邀请了公共卫生专家帮助完善救助流程和应急预案。同时组织工作人员、护工、保安等对出现发热症状受助人员情况进行实操演练,做到熟练掌握应急预案流程,增强各小组之间配合的默契,从而提高发现与处置发热求助人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疫情在站内传播。
续航防疫战斗力,重预防、保运转
为了确保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泰安市救助管理站一方面把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另一方面则是在细化分工、保障救助管理站正常运转方面下功夫。
疫情防控防是关键。为了将救助管理服务与疫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泰安市救助管理站将新进站求助人员与原在站受助人员实行分区管理,一日三餐送至应急隔离区后由受助人员自行领取。同时,要求站内护工、保安、工作人员每天上岗前测量体温,工作全程佩戴口罩、手套;对站内受助人员加强体温监测和观察,确保体温异常或有干咳等症状者能及时被发现;加强救助生活区的清洁消毒,保持受助人员居室卫生、通风;采购一批洗手液、消毒液,供工作人员及受助人员使用,督促受助人员餐前洗手,积极做好个人卫生。
站内细化分工,站外协调送返。鉴于目前疫情形势特殊,为避免人员聚集,泰安市救助管理站专门制定了疫情期间值班表,每天白班6人在岗,晚上3人留守值班,确保救助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同时,通过市民政局申请车辆通行证,对因封路等原因滞站、身体健康、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后护送返家,以缓解站内防控压力。此外,泰安市救助管理站还加强了与市民政局、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卫健部门、疾控部门等方面的沟通联系和信息报送,以确保及时了解疫情进展情况,把握救助防疫重点,全力防止疫情扩散。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