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一村 程 楠
8月20日下午,翻看着桌上厚厚一沓、摆放整齐的108位受助者项目公示资料,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陈冬青告诉记者,“他们真的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每一个人都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又让人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敬意。”
“他们就像空气,存在的时候可能感受不到,一旦失去,我们的生活就乱套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社会服务中,不顾安危、不畏艰难,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需要政府认可、社会暖心。”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腾讯基金会)关爱保障行动负责人张海若说,她和同事们对这个项目倾注了感情。他们,就是抗疫一线上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湖北养老机构的工作者。巡查值守、消毒测温、安抚疏导、送菜送药、照顾失能老人……承受着疫情的重压,做着平常不断重复的工作,这些基层工作者一天又一天地坚持和付出,疲惫又坚毅。据民政部统计,全国有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1个社区,每个社区工作者要面对350名群众。同时,全国有千千万万名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养老机构的工作者用朴实的抗疫行动诠释着社会服务精神。让“为众人抱薪者”永不独行。民政部、腾讯基金会3月5日联合启动“携手同心助战疫——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湖北省养老机构工作者关爱保障行动”(以下简称关爱保障行动),用“专属保险+关爱补助”的方式支持和关爱抗疫工作中的基层工作者。腾讯基金会为该行动提供资金支持,并与中国慈善联合会、腾讯微保共同执行。截至目前,已经有108位基层工作者家属获得保障金,约30万基层工作者领取了公益保险。
“大家想一起为这些可敬的普通人做点实事”
2020年的春节,随着疫情蔓延,冲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运送物资的志愿者、坚守在工作岗位的街道干部、挂满代购药物袋的社区网格员……越来越多的“逆行者”挡在前面,把我们和病毒隔开。2月7日,腾讯宣布设立15亿元战疫基金,其中3亿元为“致敬战疫人物基金”,救助对象包括投身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城市守护者、志愿者等。张海若说:“疫情紧急,我们虽然迅速设立了战疫基金,真心想为这些‘逆行者’送去关爱,但能力和精力有限,在项目的具体落实上仍然有很多难题。有了民政部提供支持,特别高兴。”接下来,是大家印象深刻的一段“持续加班”时间。无论是中国慈善联合会,还是腾讯基金会,双方抓紧设计方案,反复沟通,都想让项目尽可能完善,快速帮助到基层工作者。3月5日,关爱保障行动方案正式出台。具体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全国因参与疫情防控而感染或牺牲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湖北省养老机构工作者提供关爱保障金。其中,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感染者可优先获得5万元保障金,身故者家属可获得25万元保障金。第二部分,向全国参加疫情防控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湖北省养老机构工作者提供专项保险保障。受助者均可在线自主申请,免费领取。领取成功后,若感染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将获得5万元保障,身故者将获得25万元保障。“大家都是抱着公益心在推进项目的顺利落地,想一起为这些可敬的普通人做点实事。当大家都在聚焦医护人员的时候,关爱保障行动迅速地关注到了为抗击疫情奉献很多又很沉默的基层工作者。一方面,补助金和公益保险能防范和缓解他们的风险和困难,更重要的这代表着政府和社会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张海若说。
“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给他们一些帮助,就很欣慰”
视频连线的另一边是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内蒙古包头女孩,当她读到承诺书里妈妈的名字时,已然泣不成声。妈妈滕逸鹤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在这次防疫中因为劳累过度导致心源性猝死,不幸身故。“当时我一边听她读继承人承诺书,一边不由自主地跟着流眼泪。她很难过,我也很难过。”中国慈善联合会培训部副主任靳柳慧说,为确保项目执行公平公正而设立的法定继承人宣读承诺书环节,是必须进行的,但却又是如此“心痛”。中国慈善联合会培训部主任赵楠动情地说,审核这些受助人材料时,都是一些质朴简单的文字,读起来平平淡淡,但在视频回访的时候,“很多受助人家属在读到亲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的时候都会流泪、哽咽,身体会发抖。那一刻,语言是那么空洞,我们只能静静地等待,等他们心情平复再继续,也算是一种安慰。有时候觉得很无力,但是又想到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给他们一些帮助,就很欣慰。”在中国慈善联合会,记者详细了解了项目的执行过程。从民政部下发通知,到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项目对象主动申请关爱补助和专属保险;从受助人本人或家属填写申请表,到认真核实受助条件;从发放慰问金到项目回访……每一份材料审核、每一个受助人公示、每一次补助金拨付都透明扎实,材料审核和内部工作流程详细规范,专业化的慈善执行力确保每一分善款都准确落实到位。江西省遂川县营盘圩乡营盘村处于两省交界处,人流车流较大,属于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村主任黄信忠除了每天要不断询问村民的身体状况,还要克服终日高寒雨雪的恶劣天气,到卡口值守,一值就是12个小时。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他明显感到身体不适,心慌心悸冒汗的症状也越来越严重,可是工作实在太紧张了,他总是不放心离开岗位。他答应家人,“3月5日值完班就去医院”,可是哪承想,5日凌晨,他突然发病,因心肌梗塞倒在抗疫一线,年仅45岁。蓝天救援队江苏机动队队长许鹏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是美丽的谎言:“孩子要乖,爸爸去武汉打怪兽!”,读来令人泪目。2月21日,许鹏在运送抗疫物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39岁。此前,他在武汉做志愿者,已经连续工作了16天,每天奔波十六七个小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湘汉社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正有序进行,而工作队伍中却再也没有社区党总支组织委员、居委会副主任陈继国的身影。连续工作31天后,陈继国于2月26日凌晨倒在抗疫一线,生命永远定格在53岁。他是一位有着34年党龄的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常把“没有大家,何来小家”挂在嘴边,没日没夜地冲锋在抗疫一线。“我曾多次劝父亲休息一两天,可他总说‘疫情还没过去,我怎么能休息’。父亲不在了,但他的言行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女儿陈波梅说。…………“这些受助人里,从20多岁到60多岁,各个年龄段都有。有连续工作三四十天没有办法回家的大队书记,有在防疫岗位上坚守的社区居委会主任,还有家里两个孩子、最小的只有1岁却再也等不到爸爸回家的志愿者……他们就是我们身边每个家里的顶梁柱,我们愿意多为他们做点什么,让项目更高效更公开,让他们和家人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敬重和暖意,这才对得起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付出。”陈冬青说。
“未来,政府和社会力量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前不久我参与了一次后疫情时期养老服务培训‘直播授课’,全国6.5万养老机构工作者在线收看,浏览量330万。”9月5日,记者连线了关爱保障行动的受助人——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负责人熊承刚,他的声音充满着工作的干劲和对生活的热情。很难想象,从2月初感染新冠肺炎到4月中旬出院,58岁的熊承刚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他却乐观地说:“已将这段记忆封存。”作为默默坚守20余年的养老领域领头人,熊承刚和同事们用专业和敬业一起创造了养老服务的“江福模式”,在疫情的艰难情况下还参与了民政部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指南的拟定。“我能幸运地扛过来,就想为老人多做点事。”熊承刚告诉记者,这个项目让他很“暖心”,体现了民政部、腾讯基金会对处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的关怀和支持,对后疫情时代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有精神提振作用,能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养老服务。关爱保障行动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第一时间响应了中央的关注点,看到了社会的需求点,针对像熊承刚这样的普通基层工作者群体的关爱在别的项目里面是没有的。行动迅速、保障范围广、力度大,投入的资金也多,保障金和公益保险的创新设置实现了抗疫各阶段的无缝衔接。“项目设计的角度比较独特,专门针对平凡、普通的人的关爱是一个亮点。让他们在奉献的同时是有保障的、没有顾虑的、能够持续的,这才是项目实施的可贵之处。其实,他们是我们平时很少注意的群体。能够关注到他们,说明民政部和腾讯基金会在前期细致的调研上确实是下了功夫的。”陈冬青说。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说,项目关注的是凡人英雄,他们不在什么重要岗位上,但是我们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就是由无数这样小小的坚持、无数这样的不懈努力一个个累积起来,才成为伟大的丰碑。同时,这个项目也是政府和社会力量成功携手的公益实践,多方优势互补,让关爱保障行动实现了良好效果。“如果一个公益项目既满足了政府关心群众的需求,又契合了企业文化建设,还实现了慈善组织资金的最佳分配,找到三方的共赢点、共生点,那么这个善事就会做得长远。”中国慈善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评价说:“未来,期待慈善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跟政府有更多合作的空间。”葛燄告诉记者,基于关爱保障行动的成功经验,民政部和基金会将再一次联合行动,疫后心理援助项目——“腾讯公益·五社联动·爱满荆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近期将正式启动。项目由民政部指导,腾讯基金会计划出资5000万元,湖北省慈善总会具体执行。项目将针对湖北当地部分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家庭、病亡者亲属、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家庭、一线社区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家庭等存在社区融入、社会支持等困难,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专家点评
面对疫情新常态,慈善组织需精进有为
在疫情将在一定时期内与人类共存的现状之下,慈善组织当精进有为。因疫情应对乃至由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将使社会问题更为集中凸显,其中最为关键的依然是扶贫减贫问题。
慈善组织需密切关注因疫情受到重大影响的群体,他们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或因疫情导致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个人或者家庭负债过重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等因素而陷入贫困状态。当政府调整相关政策,以民生为重之时,慈善组织也应积极研究社会问题的成因,研发公益项目。
当然,对于宗旨多元的慈善组织而言,这只是“窥豹一斑”。希冀各慈善组织在恪守宗旨的同时,投入到这一历史时期中来,尽一份心力,点燃希望。
——北京大学非营利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
中外大多专家的预测,都提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可能成为一个长期任务。在目前疫情较为平缓的时期,慈善组织除了组织自身的反应性、回应性、专业性等能力建设,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其一,政府与社会协作的疫情反应与应对机制。2013年雅安地震救援提供了政府与社会力量协作抗灾的有益经验,这种机制有必要常态化建设起来。
其二,疫情的长期影响将是一个全方位的治理问题,对各个领域的慈善组织而言,都有必要基于新时期进行战略反思,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纳入疫情后时代的特征,更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抗疫长效机制中慈善组织大有可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
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许多社会组织运用互联网技术参与其中。从社会组织的管理部门和行业发展的支持部门的角度,也应该在这一个大的趋势上思考未来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来适应新的发展。
一是鼓励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发挥技术优势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打通企业参与的渠道;二是培养社会组织急需的数字化人才;三是有组织地筛选一批已经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公益项目,提炼为案例和模式,进行推广;四是提出一些当下面临的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解决的社会问题,邀请社会各界提供解决方案。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慈善逐步走向兴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一大批慈善组织在互联网时代诞生和成长,其运作模式具有强烈的互联网痕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人处于宅居状态,工作、学习和生活完全依赖网络,传统公益参与方式受到限制,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慈善组织的流量增长。未来,互联网慈善组织将充分发挥其运作模式灵活、技术资源丰富、问题意识敏锐的优势,成为我国公益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徐家良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