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亮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喀拉塔勒村小学就读的迪力木拉提·买合木提,从小看着家人表演刀郎麦西来甫(维吾尔族传统乐舞之一)长大。耳濡目染让他不学自会,跳起舞来身姿帅气、动作舒展,非常好看。但,这都是大家从他父母那里听说的。
“孩子特别害羞,人多的时候就躲在后面,没几个人见过他跳舞。”村小老师古丽博斯坦·阿不都如苏力说。
孩子的改变,是从新疆民政厅响应自治区党委号召,向村里派驻支教老师开始的。2014年起,新疆民政厅“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为所驻各村陆续新建了幼儿园。为了补充师资力量, 2016年起,民政厅选派新入职的公务员和有经验的干部到南疆支教,每年一轮换。2019年,17名民政干部跟随工作队进村支教,当起新一批“民政老师”。
阿尤吐兹·伊力夏提、孙子越和姬懿珊三个年轻人被分在喀拉塔勒村,成为村幼儿园148个孩子的“大姐姐”。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就给她们来了个下马威,“一个假期过后,孩子们脸是脏的,手是黑的,头发是打结的,袜子是可以立起来的……我们都傻眼了。”阿尤吐兹·伊力夏提说。
三个年轻人决定从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入手,但她们立刻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来的孩子语言不通,根本听不懂我在讲什么。”孙子越说。
在“坐、站、吃”都需要比划的情况下,从早到晚照顾一个班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和晨检,难度可想而知。但年轻人特有的韧劲儿让这些“民政老师”没有退缩,“用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慢慢教。比如‘坐’,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用汉语说出来,让他们明白这个字的意思。”
慢慢地,孩子们从“民政老师”这里学会了怎么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脸“洗漂亮”、怎么把衣服穿整洁、怎么培养好习惯。“我们不但要教孩子,还得让孩子带动大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孙子越介绍,她们会利用早晨入园时检查孩子个人卫生,太邋遢的就让家长领回家收拾干净了再送来。“一般不会不来的。”孙子越看出记者的顾虑,解释道,“孩子想找小朋友玩,家长想挣钱奔小康,促使他们必须把孩子收拾干净送来。正好配合民政厅连续三年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迪力木拉提·买合木提就是从小被“民政老师”带大的,干干净净、帅帅气气,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充满灵气。如今,上小学三年级的他汉语说得也十分不错。“以前驻村工作队入户,需要带着村干部做翻译。现在,我们这些孩子就可以当翻译了。”姬懿珊说,幼儿园注重培养习惯,小学则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和志向,“在前几批‘民政老师’的带动和激发下,迪力木拉提·买合木提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刀郎’了。一有文艺演出,村里就会想到他。”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民政厅驻村工作队还给4个村的幼儿园添置了游乐设施,给小学配备了体育设施,并且全部新建了冲水式厕所;协调有关社会组织捐赠了17套健康饮水设备,让孩子们终于喝上了健康水。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民政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社工定期入村开展妇女儿童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文教娱乐活动;每年投入“为民办实事”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大中专学生实施教育救助,仅2019年就投入12万元资助了67个孩子。
去年,民政厅驻村工作队还组织开展了“我是一颗石榴子”夏令营。孩子们在“民政老师”的陪伴下,实现了去首府、看高楼、坐地铁的愿望。品学兼优的迪力木拉提·买合木提便是其中一个,他还在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的广场上,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了自己的舞姿。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仍然十分兴奋,激动地告诉记者:“我的梦想是要把地铁修到阿瓦提县,让大家都来看我们的刀郎麦西来甫!”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