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聚焦脱贫攻坚 兜底保障民生
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贡献民政力量

时间:2018-09-2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于  勇

民政工作事关基本民生保障,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兜底作用,全省民政系统要深刻领会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十九大有关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推进民政兜底脱贫攻坚健康发展,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新贡献。

深刻理解民政兜底保障脱贫攻坚的使命要求

牢记职责使命。面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体球网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惠及全体人民,每一个困难群众都不能在小康路上掉队,这就意味着民政部门肩负的兜底保障使命和责任更为重大和艰巨。在新的历史方位中,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增强“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能力和成效。

领会丰富内涵。要深入学习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进社会托底保障制度体系定型、完善和优化,逐步实现基本生活有保障、救助内容分类别、对象标准多层次、事业发展可持续的制度目标,形成制度完备、紧密衔接、运行高效、保障有力、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弱势群体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贯彻总体要求。早在2015年6月,体球网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就提出“低保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要求。在脱贫攻坚中,总有一部分困难群众无法参与开放式扶贫,需要加大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实施力度,给予兜底性保障。可以说,低保等社会救助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越是到了脱贫攻坚后期,兜底保障的任务就越艰巨、越繁重。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期,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人口脱贫成为“最难啃的骨头”。党中央国务院《体球网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准确把握民政兜底保障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任务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切实履行“社会救助兜底一批”职责,深入推进民政兜底脱贫工作,民政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兜底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全省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目前,全省农村低保标准为5777元/年。全省农村低保对象16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9万人,占低保对象的60%。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氛围日渐浓厚。持续开展省级社会组织扶贫“皖北行”和“走进大别山”主题活动,2017年以来,仅省级社会组织已累计向贫困地区捐赠助学、助医、助困资金超过2亿元,结对帮扶贫困村达100余个,支持帮扶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或村办集体企业超过70家。社会救助服务更加规范。(下转4版)(上接1版)全省16个市105个县(市、区)政府全面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机制,150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中心。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省民政兜底脱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压力较大,救助水平偏低;二是社会救助制度之间衔接不够顺畅;三是社会救助对象精准认定、精准救助上存在差距;四是基层经办力量不足。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系统发力、重点突破、集中攻坚的关键阶段。2018年要如期完成省委提出的10个国定贫困县和8个省定贫困县摘帽、700个以上贫困村出列、7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的减贫任务,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特别是主要成员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政策性兜底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切实发挥民政兜底保障脱贫攻坚的职能作用

提升精准度。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必须做到“三个精准”:低保对象精准认定。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救助申请精准核查。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立低保家庭困难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动态调整精准退出。加强对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定期开展复核。

增强针对性。“9个深度贫困县、125个深度贫困村”是我省最后的深度贫困堡垒,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合力推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对于民政部门参与分配的各级财政补助资金,要适当调整因素权重,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对深度贫困地区涉及民政领域的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改革试点予以优先安排和支持。

扩大覆盖面。目前,全省120.2万未脱贫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占到70%,低保和五保贫困户占比达62%,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近40%。我们要扎实履行民政部门职责,精准服务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困难残疾人4大困难群体。对城乡低保人员要适时适度调整救助水平,保持一定的低保覆盖面,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对特困供养人员,要推进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实现集中供养率50%以上的目标。对留守儿童以及留守老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创建活动,压实家庭监护责任。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提高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对困难残疾人,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着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形成凝聚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志愿服务和基层基础是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有力支撑和补充,要按照体球网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的要求,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积极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强化社会组织支撑,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专长和行业优势,建立社会组织帮扶项目与贫困地区需求信息对接机制。强化社区服务支撑,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强化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支撑,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作用,分类开展救助帮扶能力建设、扶志教育、社会融合等专业服务。强化志愿服务支撑,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到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志愿服务,特别要支持开展贫困村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低保家庭、特困人员等志愿服务。强化基层基础支撑,要配齐配强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大力发展“互联网+民政”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维护严肃性。要认真落实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克服官僚主义、力戒形式主义,集中治理“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坚决查处农村低保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要把严格的纪律规矩立起来,扎紧制度的笼子,强化工作监管,严防社会救助领域出现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问题。要加强社会救助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社会救助干部队伍。要确保各项兜底民生保障政策落到实处,为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担当作为,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民政部门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9.2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