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慈善校长”杨德广的幸福生活

时间:2018-09-1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 俊  王正玲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生活,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追求名牌。我认为,最开心的事就是帮助别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从没想得到什么好处。”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获得者、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说道。

现年78岁、党龄58年的杨德广是沪上闻名的“慈善校长”,在他的眼里,幸福是他从教40余载,先后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泽惠后代;是他卖房助学,捐出积蓄资助母校贫困生;是他与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建立“阳光慈善专项基金”,在西部12个省份开展“阳光优秀生”帮困助学活动,帮助尽可能多的贫困生完成学业。

作为一名年近八旬的退休老教师,慈善与杨德广的生命融为一体。对他而言,每一日如朝阳初升,他为了那些贫困、爱读书的孩子们奔走操劳,慈善让他越活越年轻!

资助贫困学子

“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次到杨教授家,他总是亲自给我们做饭,教育我们好好读书,不要分心。如果经济困难,他来解决!”江冬冬、江录春兄弟是上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对记者说:“印象深刻的不只来自杨教授的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来自他的精神鼓励。”20多年前,江氏兄弟的父母从安徽省阜阳市到上海市打工至今,父亲是保安,母亲是清洁工。近年,由于家庭遭遇困境,兄弟俩得到杨德广资助。杨教授鼓励他们用功读书,有机会还要出国留学,以后回来报效祖国!现在,江冬冬考取了博士学位,江录春则保送了硕博连读,他们希望今后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努力读书,报效祖国”,是杨德广对每一位资助对象的谆谆教诲。他说:“作为一名‘老贫困生’,资助贫困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顾1940年初,杨德广出生于南京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很穷,中学6年靠在上海当工人的哥哥每月寄10元钱维持学业。20岁那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他背着一个旧麻袋,揣着3元钱只身来到上海。“我曾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好心人的帮助,顺利完成学业,也目睹过不少贫困生因生活所迫而退学。”杨德广在学校和好心人帮助下,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留校任教,此后长期从事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并于1996年至2003年担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从校长岗位退下来后,杨德广便开始思考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的下半辈子要如何度过?怎样才能更有意义?”除了更勤奋地在学术道路上耕耘,留下厚重的“精神财富”,他还想了却一个心愿:将自己几十年积攒的100万元书稿费、讲课费捐给母校。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下才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到了该回报的时候。”70岁这年,杨德广将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攒的100万元书稿费和讲课费、卖掉闵行区一套房子所得共计300万,分别在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母校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生、奖励优秀生。他实现了回报母校的心愿。

爱心感动社会

“扶贫,关键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杨德广的卖房助学义举感动了上海。2012年,上海的一名企业家捐款200万元,成立“杨德广帮困助学基金”,为甘肃、四川边远山区的贫困孩子们送去免费营养午餐。杨德广每年都亲自前往两地,翻山越岭送去善款。5年间累计4000余名贫困孩子受益。

第一年去时,杨德广发现了新问题——眼前这些孩子每天来回几个小时山路上学,有的还因为经济条件不足不能上中学和大学。他当即与当地校长商定:“从享受营养午餐的贫困生中择取32名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给予‘一对一’重点资助,直到他们考上并读完高中和大学。”回沪后,杨德广积极为这些学生寻找“好心人”,经过两年努力,32名学生结对帮扶全部落实。杨德广的儿子、女儿和外孙女各帮扶1名学生,他的好友、同事、学生都纷纷献出爱心。

多年从事教育的杨德广,决心在有生之年,尽最大努力帮助西部地区贫困优秀学子上大学。他认为,“扶贫,关键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加入了杨德广的慈善助学之路。2014年,杨德广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创建“阳光慈善基金”,面向我国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宁夏、陕西、内蒙古12个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阳光优秀生”帮困助学活动,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出一个贫困县,在高中生中评选一部分贫困优秀生,每人奖励2000元,激励他们考上好大学。记者了解到,“阳光慈善基金”目前已有200多位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捐赠善款301万元,2016年以来已有近600名学生受到了奖励。

老有所为

“我要做脱贫攻坚仗的战斗员”

年已古稀的杨德广,脸上几乎没什么老年斑,精神矍铄,眼明耳聪,走路带风,似乎有用不完的气力。这或许是他常年从事慈善事业的“馈赠”。

杨德广每月都拿出自己工资的一半用于慈善事业。“钱不是很多,但希望能够激励孩子们认真学习,奋发向上。”他说,“能让西部地区的贫困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有人在关心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社会温暖,我就很高兴了。”

从卖房助学到拿出一半退休金做慈善,有人问为什么不把房子和钱留给子女,他说:“我把多余的钱帮助最需要的人是雪中送炭,如果送给子女则是锦上添花,我认为雪中送炭更有意义。我的儿女不仅支持卖房助学,而且还参加了我的阳光慈善活动。他们说‘只要爸爸开心,我们就开心’。”

杨德广写过一本书——《活明白了》,他写道:“我明白我多余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它来自于社会和人民,因此应当回归社会和人民,用于需要帮助的人。在我有生之年全力以赴地投入慈善公益事业,‘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他在生活上一贯节俭朴素,但在慈善公益、帮困助学方面,慷慨解囊、毫不吝啬。有人问,你这样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他说:“我履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为自己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慈善就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打一场扶贫攻坚仗”的号召,在贫困地区“智力扶贫、人才扶贫”,他目有光泽:“我要做脱贫攻坚仗的战斗员,而不做置身度外的观察员和评论员。”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9.14)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