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牛 强
新泰市是山东省政府“放管服”改革确定的“贴心代办,一次办好”试点市(县)。为给办事群众提供最大限度的便民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今年以来,新泰市民政局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贴心代办,一次办好”工作,将其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推动落实。自开展“贴心代办,一次办好”工作以来,该市各乡镇(街道)共办理民政审批事项767件,其中,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644件、农村五保供养审批48件、80周岁以上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35件、城乡医疗救助35件、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5件,合格率、满意率均达100%。
统一思想认识
解决不想放、不敢放、不会放问题
今年3月下旬,全市“贴心代办,一次办好”工作会议后,市民政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科室负责人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民政系统“贴心代办,一次办好”工作。局党委还先后召开3次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会议,学习传达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政策要求,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要求科室负责人从落实全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主题活动大局出发,看问题想事情,将民政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真心真意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进一步落实简化行政审批改革,让下放部门真正做到“放得下管得好”,让承接部门真正做到“接得住批得好”。通过统一思想认识,搞好政策解读,有效解决了“不想放、不敢放、不会放”的问题。
积极放权代办
解决数据共享、审批下放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方案职责分工,新泰市民政局主要负责社会组织、居民婚姻登记、死亡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政务服务网互联互通等工作,牵头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网格建设工作。为此,该局在全面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专人,分头负责。
秘书科牵头负责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工作。通过积极配合市政务服务中心,对接泰安市民政局、省民政厅有关科室,已将婚姻、殡葬、低保、优抚、社会组织等数据信息全部推送至政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五类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前,正积极对接省民政厅、泰安市民政局,探索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与“贴心代办,一次办好”工作衔接,在发挥好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作用的同时,实现救助平台“键对键”与贴心代办“面对面”的有效结合。
行政审批科牵头负责审批权下放代办工作。按照放权原则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将法律明文规定的由乡镇(街道)初审、调查审核、民政局审批决定、针对个人的事项,全部通过依法委托的形式下放到乡镇(街道)就近办理。为此,市民政局制订出台《全市民政系统“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革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的监督管理办法,在集中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在20个乡镇(街道)及莲花山管委会设立21处民政贴心代办点,刻制公布委托事项专用章21枚,并确定21名首席代表。同时,与20个乡镇(街道)及莲花山管委会签订放权代办责任书,共下放乡镇(街道)审批事项12个大项、20个小项,代办事项13个大项,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真正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数据跑路”,有效解决了过去审批中流程过长、环节过多、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低保办理放权代办后,由55个工作日缩短到30个工作日,使困难群众能得到及时救助。
基层政权科、社区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城乡基层治理网格建设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新泰实际,城市社区按照每个网格150-300户的标准,农村及农村社区按照原村民小组的规模及标准,将社区、村划分为若干网格,实现社区、村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进行治理。目前,该市863个村(居)共划分网格3481个,配备网格管理员3481名、网格协管员5730名、网格信息员1190名,为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提供了良好基础。
加强监督管理
解决如何落实、如何监管问题
放权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监管。目前,新泰市民政局已制订出台相关文件,以及配套的监督管理办法,做到放权后,把主要精力放在监管上,达到“事前办好委托、事中全面了解、事后强化监管”的目的。同时,针对放权后,如何落实到位的问题,市民政局还组织全市乡镇(街道)民政办主任进行专题业务培训。要求各乡镇(街道)按照要求,认真承接落实委托事项,做好与市民政局相关科室的委托下放代办事项对接,确保下放代办事项尽快审批办理。严格规范委托事项办理规程,明确审批流程、申请材料、审批时限等要件,防止超时限、额外添加审批要件等现象发生。乡镇(街道)在审批后3日内需将审批事项报市民政局有关科室备案登记。相关科室对委托事项案卷进行评查,查阅委托事项的有关文件和资料,核查委托事项的实施情况,做好委托事项的跟踪指导工作。对发现的行政审批实施中的不当行为,及时给予业务指导,确保下放代办事项监管不漏项、不缺位、不脱节。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