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尧
“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让逝者长眠于碧波之中,将青山绿水留给后辈子孙,就是我们举办骨灰撤放的目的。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家属都是环境保护的践行者,绿色殡葬的先行者,地球生态的捍卫者,您的行为值得敬佩……”随着主持人的追思词,80余位逝者家属依次缓缓来到船尾进行骨灰海撒。5月13日,由河北省张家口市民政局主办、张家口市殡仪馆承办的第七次骨灰海撒活动在天津举行。
八年海撒大力倡导移风易俗
这是张家口市自2011年以来第七次举办海撒活动。近年来,随着当地绿色殡葬的大力宣传和社会各界对海撒活动的口碑积累,已有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采取海撒这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安葬亲人。
虽然从张家口到天津需要五六个小时的车程,但在海撒当日凌晨四点半,家属们就全部准时聚集在乘车地,而工作人员更是早早做好一切准备。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车队中有运灰车、两辆大巴车,另外还有随车医生。
张家口市民政局把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换位思考做服务,力求把细节考虑到、落实好。车队一到天津码头,人手一束小白菊,用淡绿色的纸包裹着,送到每位丧属手中。统一干净的白制服,庄重肃穆的现场,还有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参加海撒的家属对活动的组织给予肯定。
首次海撒遗体告别仪式
自民政部下发《体球网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张家口市政府高度重视殡改工作。作为全国80个地区(单位)首批殡葬综合改革实验区,也是河北省唯一的地级市殡改地区,该市进一步强化殡葬公共服务,加快完善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全面推行以减免或补贴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殡葬政策。今年的海撒活动也首次费用全免(可以有两名家属随行)。
为提高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张家口市民政局在今年海撒活动开始前,还首次举办了海撒家属遗体告别仪式。“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殡葬改革十分重视,鼓励和提倡环保、节地、文明的骨灰处理方式,从土葬到火葬、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随着葬法改革的深入,人们的丧葬习俗也在逐渐改变,骨灰撒海等骨灰处理新方式悄然兴起。在轻柔的海风中,将鲜花与骨灰相伴,缓缓撒入大海是一种充满哀思、富有诗意的告别方式,让亲人落叶归根、回归自然。”在告别仪式上,张家口市民政局调研员付金林讲道。
张家口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门《体球网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加快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科学合理规划选址,除海葬外,还提供树葬、撒散、骨灰存放等多样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合理设置祭扫专门区域,引导群众文明治丧、低碳祭扫。在张家口市殡仪馆规划的固定焚烧区,记者看到,刻着十二生肖的大门严控焚烧物外撒,而且作为焚烧区的卫生也保持得鲜亮洁净,其背后的工作量可见一斑。
首次海撒公祭活动
张家口市民政局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以推动殡葬改革为牵引、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结合历年海撒情况和家属的需求,5月15日上午,在张家口市公墓举办了首次海撒公祭活动。前六次海撒的家属和本次海撒家属一起受邀参加了活动。
在公祭活动现场,张女士对记者说,过去每年清明节,家人都会去海边悼念亲人。但天津路途较远,随着家人年岁越来越高、行动不便,去海边祭扫就显得越来越困难。张家口市民政局今年举办的公祭活动方便了群众寄托哀思,同时安排的在“时空邮箱”中投放信件、敬献花篮等形式,也让家属得到更多宽慰,她很感谢这样精心的组织和安排。
从北京专程赶来张家口参加活动的郑先生也表示,海葬真正体现了“人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生命规律。他说,送逝者长眠大海,既有利于节约土地,又有利于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张家口市殡仪馆共完成骨灰海撒260具,人民公墓共完成免费花坛葬57具,树葬、壁葬、节地葬359具,绿色生态节地安葬方式已逐渐在张垣大地落地生根,并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