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 娜
根据《北京市2018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的分工,北京市民政局和原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单独或共同主办民生实事项目4项,涵盖为老人提供定期巡视探访服务、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建设200个“社区之家”示范点等工作。为扎实推进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北京市民政局积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机制,完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4项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
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150个养老服务驿站,为5.8万名独居、高龄老人提供定期巡视探访服务
近年来,北京市按照“政府无偿提供设施、运营商低偿运营”思路,在社区层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2018年,北京市先后出台《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工作方案》《体球网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和运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并召开《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政策解读视频会。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并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82家。
2018年,北京市开展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通过电话问候、上门巡访等形式,为5.8万名独居、高龄老人提供定期巡视探访服务,并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该市下发《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组织实施工作指南》及服务信息数据要求,规范服务开展。先后召开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工作推进视频会、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巡视探访服务信息系统数据传输工作会议。同时,印发《体球网做好2018年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工作的补充通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
加快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实现覆盖90%以上城市社区,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
自2010年以来,北京市连续8年将“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方便居民以居住地为圆心,在步行约15分钟范围内,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便民生活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及特色服务等。2018年,该市计划新建1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实际建成128个,累计建成1580个,覆盖92%城市社区。
北京市坚持扩大覆盖与提升质量“两手抓”,充实“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网上便民惠民政务公开地图,并将相关信息纳入高德地图;对已建成的服务圈进行全面调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充实服务内容;与商务部门推动生活服务业品质提升,新建和规范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538个;设计使用标识系统,正在全面推广;推动邮政服务设施搭载便民服务内容,融入惠民电商、智能包裹柜等服务,累计建成46个邮政惠民驿站;引导鼓励品牌和连锁企业进社区,扶持“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发展;支持引导“地瓜社区”等民防地下空间公益化使用;协调北京市自行车行业协会、桶装饮用水协会等社会组织,通过改造电动自行车棚、建立便民水站等方便居民生活。
为2700户生活困难家庭提供助残、助老、助教等帮扶服务,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
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市民政局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截至2018年10月31日,助残、助老、助教等个案帮扶已完成2700户,完成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目标任务122%。
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救助工作,北京市民政局先后召开3次全市精准救助工作推进会及全市精准救助工作情况通报分析会,举办全市精准救助业务培训和个案帮扶培训,下发《北京市民政局体球网落实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做好困难群众个案帮扶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体球网切实加强个案帮扶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展全市精准救助工作调研,组织专人分组对各区开展个案帮扶情况进行入户核查。督促各区抓紧开展个案帮扶工作,每周汇总全市个案帮扶推进情况,按月下发工作情况通报,全力推动各区个案帮扶工作开展。下发《精准救助工作综合绩效评估的通知》《体球网对个案帮扶工作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指导第三方机构对精准救助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督导和绩效评估,并督促各区对个案帮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帮扶质量。
此外,北京市去年还印发了《体球网调整北京市社会救助相关标准的通知》,将城乡低保标准从家庭月人均900元调整为1000元,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家庭月人均1410元调整为2000元。
建设200个“社区之家”示范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服务,实现共建共享
为深入挖掘社会资源,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从2017年开始,北京市启动“社区之家”创建活动,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有序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服务设施,并连续两年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
2018年,北京市通过摸底服务资源、调查居民需求、建立共商共享机制、推广使用标识系统、加强宣传报道、推动示范引领、加强督导检查等形式,结合实际,完善机制,深度挖潜,创建“社区之家”示范点200个,向社区居民开放教育文化、体育健身、生活服务、活动场地、卫生健康五大类内部服务设施共计1000余处,有效盘活社会资源,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弥补部分社区服务事项的不足,让居民群众共享相关服务资源。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