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打造有温度的“闵行救助”

时间:2018-12-2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 俊

家住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的老钱,是一名支内回沪人员。自今年初患尿毒症以来,一年的医药费至少需要3.5万元。

老钱家中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女儿也因病未就业,高昂的医疗费用让每月只有2000多元退休金的老钱不堪重负。面对这种突发状况,闵行区民政部门打出社会救助组合拳,先后给予3000元慈善款、3600元帮扶款、2000元帮困款,帮助老钱一家渡过难关。

“弱有所扶”是一项时代性的课题。今年以来,闵行区委、区政府深入走访调研,一步步提高了社会救助的覆盖面、精准性、有效性,让温暖的阳光照进每家每户,受到困难群众好评。

大调研提升救助“精准度”

今年年初,一场规模空前、风尘仆仆的大调研在上海拉开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在大调研中,闵行区民政局,开展了“弱有所扶”专题调研,问需问计于民。

作为以工业立区的经济较发达城区,闵行区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均排名全市第二,仅位于浦东新区。由于人口导入多,动迁项目多,闵行区的困难百姓之“难”多种多样,困难人群也各不相同。

为此,区民政局深入相关单位、街镇、居村,开展座谈、发放问卷、组织专家会谈等,收集了上百个问题,涉及低保低收入家庭、大重病医疗救助、失独困难家庭、独居老人、支内回沪人员、残疾人就业、住房困难等多方面。

在调研中,闵行区致力于寻找并覆盖原先救助体系中的盲点、薄弱点。今年5月,闵行区展开了对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群体援助体系的专题调研,发现该区孤独症患者人数迅速增长,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如何因症施策,精准救助?对此,区民政局积极组织学习先进经验,找出相关工作短板,初步提出了推进全区孤独症群体援助体系建设的意见。今后,闵行区将从完善帮扶政策、加大公办特殊学校的招生力度、提升社区对大龄孤独症患者的照护能力、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等方面着手,让孤独症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针对各类困难群体的现实状况,闵行区结合实际,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实施“精准救助、机制帮困、长效帮扶”。比如,对因病致贫家庭最高可给予5万元的补助,对困难家庭自主创业可给予3万-8万元的无息贷款;对于困难家庭成员积极就业给予奖励等。

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蔡怿晖说:“对于弱势群体,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也能享受美好生活,一个不能少!”

救助“9+1”:广覆盖、有梯度、相衔接

为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权益,闵行区进一步完善“9+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9是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1是指社会力量参与。

家住闵行区梅陇镇43岁的低保贫困户杨玉萍(化名),离异,带着13岁的女儿生活。杨玉萍的妈妈是回沪知青子女,1999年杨玉萍随妈妈回沪后,因政策问题无法落户,至今户口还挂在公共户上,申请廉租房也成了问题。但杨玉萍还是坚持要找一份工作,靠劳动来养活这个家。梅陇镇救助所了解其情况后,由社区办牵头为杨玉萍寻得了一个住处,并为杨玉萍安排了一个在镇保洁队工作的机会;闵行区民政局根据“9+1”政策,给杨玉萍家庭发放低保补差每月730元。“弹性的上班时间,方便我照顾孩子,同时有低保补差又有工作收入可以贴补家用。”杨玉萍对此十分感激。

弱有所扶,绝不仅仅是解决吃饭、穿衣等基础温饱问题。

除了民政帮扶、各类优抚优待对象,闵行区还把一些相对弱势群体纳入进来,覆盖一般困难对象、特殊困难对象、支内回沪人员、困难家庭、困难残疾人、困难老人、困难妇女、困难儿童、困难学生、其他困难人员等10类人群。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闵行区已为社会救助生活保障对象10428人发放生活保障资金1.2亿元。其中,为城乡低保4673户7668人发放低保金7452.7万元,为城乡重残2698人发放重残无业补助金4482.97万元,为特困供养人员43人发放特困供养生活补助57.66万元,为民政救济对象16人发放民政救济对象生活补助20.65万元,为因病支出型贫困3人发放生活救助金0.46万元。

此外,截至年底,闵行区已对42344名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发放帮困补助金1.49亿元。

对于那些因身体残疾、精神智力障碍、年龄过高而不能及时申请社会救助的困难群众,近年来区民政局还制作了“爱民联系卡”,如名片一般大小,将区社会救助电话提供给有困难的人,“打电话就能了解救助政策,答疑解惑,不用跑来跑去,我们希望老百姓的困惑尽量不过夜。”区民政局社会科胡爱民说。

各街镇救助帮扶各有特色

江川路街道所在地是“老闵行”,为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重工业老城区,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生活成本较市区低。然而,这个社区老龄化程度高达27.7%,失业人员也多达9487人,有相当数量的“相对贫困”家庭和人员。街道结合大调研,以小区为单位,形成帮困扶贫清单,实行精细管理、精准帮扶,在各居村委设立三人及以上评议小组,杜绝“人情保”,对居村民政干部一季一培训、一年一考核,提升救助专业水平。

梅陇镇街道则打出了社会救助“组合拳”。除为困难百姓申请政策范围帮扶外,还运用党建、共建等为他们纾难解困,在救助杨玉萍家庭时,救助部门为其联系了闵行区排水管理所结对帮困,逢年过节上门走访慰问,今年镇基金会帮困项目分别两次给予杨玉萍家庭2500元。还为杨玉萍的女儿联系了区市民帮扶中心的“爱心传递”义务家教项目,为学习努力的孩子联系了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免费家教,每周六在梅陇社保中心为孩子辅导学业一个半小时。

为惠及更多困难百姓,闵行区民政部门主动作为、牵线搭桥,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公益企业参与救助帮困。

推进慈善超市社会化运作改革,是闵行区亮点之一。2016年起,闵行区引进了社会第三方组织作为市场化运作平台,由公益企业负责依法经营超市商品和义卖物品,实现自我“造血”,增强慈善超市的生存发展能力,同时设立了公益化运作平台,充分实现了款物捐赠、扶贫帮困、便民服务、志愿服务和慈善文化传播五大功能,使慈善公益属性得到充分展现。

在闵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加入到帮助困难人群的队伍中,衣恋、强直、孤独症教师补助、马桥教育发展、爱尔慈善成就光明、让好心人有好报等一批专项基金在区慈善基金会设立,为扶持困难群体走出人生泥沼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12.28)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