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互联网+养老服务” 该如何精准发力

时间:2018-08-2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实习记者  胡 群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养老服务行业搭上互联网这辆“快车”,发生了巨大变革。然而,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养老服务并不是摆几台电脑、录入几行数据这么简单。如何推动传统养老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对“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典型个案

● 案例一

家住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报恩寺社区的80多岁独居老人正站在梯子上浇花,这一幕恰好被手机另一端的子女看到,因担心老人安全,老人的子女立即联系养老服务平台,平台随后安排义工上门解决。这正是博山区12349居家服务信息中心开展的“互联网+养老服务”,老人使用的“孝能通”智慧养老终端产品既可以连接子女手机又能实现和服务中心数据对接。

● 案例二

针对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身体健康等问题,江苏省苏州市民政局给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这些智能手环可以实现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健康管理等功能,子女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可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为老人提供最及时的应急保障服务。“智能手环有助于解决特殊老人防走失的需求。另外,通过对老人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可充实老人的健康档案,以便对老人的健康数据进行收集和管理。”苏州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刘贵祥说。

● 案例三

浙江省龙游县“幸福堂”智慧居家养老项目引入了护卫宝摔倒报警器、智能门窗等产品,老人摔倒或在家有突发事件需要救助,可以通过家里或随身携带的设备发出报警,第一时间由系统通知其亲属或监护人。

政策回顾

2015年,国务院印发《体球网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2016年国务院印发《体球网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

2017年2月,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2018年,民政部印发《“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公平普惠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全国多地民政部门根据政策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如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等13部门印发《广东省“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智慧养老服务,山东省淄博市制定出台《体球网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江苏省苏州市制定出台《体球网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

专家视角

“互联网+养老服务”

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调研宣传部主任崔炜:互联网产业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水平、基础设施条件都低于城镇,老年人消费观念、思想的转变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农村地区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比较滞后。

智慧养老50人论坛联合发起人王杰:有关部门并未强调互联网是推进养老工作的必备条件,如果相关部门将为老人开通互联网定位成一项公共服务,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就像当初电话、有线电视的普及一样,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那么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工作将会更加顺畅。

政府统一规划

打通现有数据壁垒

崔炜:利用社区对辖区老年人的了解,做实社区工作,掌握老年群体的居住状况、服务需求等,再结合现有的公安、卫生计生等系统进行综合比对,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数据不精准、难校正的问题。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地方政府在规划数据平台建设的同时,需要提前与相关企业、社会力量进行沟通,不要重复搭建,造成资源浪费,应有所分工、有所侧重,达到相互贯通,数据共享的目的。

王杰:现有情况下,下级各部门如果分享现有数据,将存在数据泄露,隐私泄露的风险。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必须由市一级政府来推动解决。

刘贵祥:提高养老数据的准确率可采取三种措施:一是依托各地政府推出的城市数据大脑,查询、提取、引用相应的养老数据;二是制定银龄市民卡记录老人数据,以便及时收集;三是依托社区对养老数据进一步校对和更新。

多措并举

解决民营养老机构盈利难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院长杨根来教授: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养老服务模式,政府就应该给予包括政策、财力、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主导作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崔炜:政府部门在出台“互联网+养老服务”政策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普及,使百姓熟知,让老年人知道身边的互联网企业能够满足自身的养老服务需求。

开拓产品

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杨根来:当前市场上养老服务的产品趋同性较多,还不能真正满足不同机构、不同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达不到解渴的目的,还有很多上升空间。

崔炜:当前市场力量在开发老年人可穿戴设备上投入较多,但是与老年人相关的其他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如在护理、康复的过程中,如何嵌入互联网技术、手段,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开发。

精准施策

促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王杰:当前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互联网+养老服务”工作,虽然表面上红红火火,但实际并没有一个模式或者好的案例被证明是可持续、可复制的,真正靠市场生存的项目依然太少。

杨根来:体球网“互联网+养老服务”,尽管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已有相关政策、规定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首肯,但是顶层设计还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更多的还是悬在空中,尚未落地,没有形成针对意义上的有效支持的环境。而且,尽管政府大力号召“互联网+”,但是怎样把互联网和老百姓的养老服务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连接起来,关键点还未找着,从目前情况看,能够使用“互联网+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还是少数,使“互联网+养老服务”普遍化、大众化、便捷化,任重而道远。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8.20)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