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正玲 张 俊
今年年初以来,上海市民政等部门深入驻沪部队调研,重点聚焦官兵最关注的问题,着力帮助最可爱的人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落到实处。
大调研发现“特殊问题”
“关爱调防部队留守军属,上海义不容辞!”
“丈夫调防到外地,上海没有亲戚朋友,就怕遇到急事,孩子病了,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这是今年大年初一,市民政局、市双拥办调研组赴原驻沪某部队家属院走访时,几位整建制调防部队留守军嫂吐露的共同忧虑。
年前,该部队拔营起寨、调防外省。队伍走了,留沪军属家庭却不少。亲人不在身边,部分留守军嫂在日常生活、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不少揪心的烦恼。
“部队调防了,还能按驻沪部队的拥军优属政策执行吗?” 对此,相关市领导与市民政、双拥部门的态度斩钉截铁,“不管部队调防去了哪里,军人都是保家卫国作奉献,照顾关爱留沪军属家庭,上海义不容辞!”(下转2版)(上接1版)
共识很快在市、区两级形成。市民政局、双拥办迅速会同相关地方政府六次前往调研,细致听取来自部队、家属、当地街镇、居委会的意见建议。经过紧锣密鼓的“跨部门、跨领域、跨事权”协调,有关方面明确:对调防部队的军人子女入学入托,按驻沪部队同等政策落实;对于留守军嫂,则通过“关爱功臣”项目发放联系卡,由街镇“双拥优抚之家”通过优抚社工或志愿者提供应急服务。在留守军嫂集中的社区,更是通过建立楼宇互助小组的方式,确保遭遇突发情况时有人“应急响应”、及时帮助。有关部门还商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对遇到特殊困难的调防部队家庭给予补助。
三位退役士兵来电引发一场调研和改变
“以需求为导向,送上政策及时雨”
今春,又逢退役士兵接收安置高峰。市民政局962200服务热线先后接到三位退役士兵来电,咨询退役后的就业、教育、社保政策。
咨询的人不多,工作人员也都作了耐心解答,但市民政局举一反三:上海退役士兵安置有完善的机制,每年任务也都圆满完成,尤其是必须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的安置率连年保持100%,为什么还会出现“政策不知情”问题?
下基层持续调研,问题症结很快浮现,原来,相关部门重视实际安置,对政策宣介、普及,花的力气少了许多。
改变,就得从现在做起!
市民政局迅速会同市、区两级征兵、双拥、人社等部门提出对策:抓节点,做好士兵“入伍前”“服役期”“退役后”三个关口的政策宣介:首先是“关口前移”,梳理士兵服役前后涉及的所有政策和待遇编印成册,在新兵入伍前就细细告知;其次是主动利用双拥工作平台,把政策指导送入驻沪部队军营,消除士兵对退役后就业选择的困惑;再次是“临场指导”,在士兵退役后开展综合培训,邀请专家面对面讲解,甚至一对一辅导。
就在本月初举办的“上海市首届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综合培训班”上,一位在部队服役多年的士官喜悦地说,原本自己对政策只知个大概,为期两天的培训,不仅让自己吃透了政策,还意外地发现更宽广的择业途径,“以需求为导向的安置培训,就是一场政策及时雨!”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