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华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积极做好殡葬改革各项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海门特色的殡葬事业改革发展新路。殡葬火化率连续多年保持100%,村级骨灰存放室拥有率达到100%;殡仪运输实现有序管理,是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精心打造“殡仪服务”这个点
通过多年的探索,海门殡仪馆的殡仪服务已经成为海门民政的一个品牌。
守灵服务人文化。近10年来,集中守灵已成为海门市民治丧的自觉行为,在馆守灵率达100%。近两年,海门殡仪馆守灵厅重新装修,引进先进的会场设计、鲜花布置,赋予文化内涵,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同时引导群众文明办丧,对不焚烧纸钱、不放鞭炮、不请吹鼓手、不搞迷信活动的丧户,给予一定的奖励,为全市建设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
遗体接运规范化,近年来通过统一购置车辆、统一培训人员、统一着装、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等措施,为广大丧户提供安全有序的殡葬运输服务。
餐饮服务个性化。殡仪馆餐饮服务从无到有,从提供单一菜单到丧户可自主选择,并根据丧户需求推出了素宴。仅2017年,丧户在馆用餐2.3万多桌。
大力夯实“厚养美葬”这条线
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挂帅,宣传、文明、综治、公安、土管、环保等部门参与的全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研究殡葬改革发展规划,协调解决殡葬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专门成立了殡葬管理所,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解决了殡葬工作无专职机构的问题,有力推动了殡葬事业的持续发展。
舆论保障。把宣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采取节日宣传和经常性宣传、媒体宣传和进社区宣传、政策宣传和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大力弘扬先进殡葬文化,广泛传播文明殡葬理念,促使群众主动转变观念、自觉移风易俗。
政策保障。落实惠民政策,减轻群众负担。2010年,海门市开始实施惠民殡葬政策,至2017年底,全市共发放惠民殡葬补贴3465.2万元,惠及43288人。2017年底,海门市政府办公室发布《体球网调整惠民殡葬基本服务补贴标准和实施生态环保葬奖补政策的通知》,从2018年1月1日起,全民享受惠民殡葬政策,标准由原先的每位逝者850元调整为1330元,对选择生态葬的对象实行补助等。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居)开辟树葬、花坛葬等生态葬区场所,对验收符合标准的,由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由于保障得力,海门市殡葬改革发生了可喜转变:一是落后的丧葬习俗正在转变。骨灰存放成为主要的丧葬形式。同时,部分丧户开始接受海葬、树葬等形式。二是祭奠形式有所转变。做道场、烧冥币等封建迷信习俗逐渐被群众抛弃,烈士陵园、海门馆公墓禁止燃放鞭炮、焚烧纸钱,以鲜花、鞠躬、默哀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三是“薄养厚葬”的思想逐步转变。丧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现象明显减少,“厚养美葬”成为共识。
整体落实“节地安葬”这个面
完善农村公益性骨灰存放室建设管理。海门市通过三年时间,投入1亿元,其中市财政补贴2150万元,对215个村(居)完成了公益性骨灰存放室的标准化建设改造,坚持建管并举,专人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规范公墓管理,严禁散埋乱葬。海门市政府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各区镇不得再以任何方式或理由新建公益性墓地。对违规建墓立碑、散埋乱葬的,通过依法拆除、免费提供骨灰存放阁位、迁葬公益性墓地等方式进行整治改造。对村居自建墓地逐步撤减,向公益性骨灰堂过渡。对超标超规格的墓地由建设或管理单位根据农村风俗,组织墓地拥有者统一进行整改。
鼓励区镇集中守灵点建设。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海门将出台鼓励政策,引导各区镇至少建有1个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让群众参加文明集中守灵和祭扫活动成为殡葬活动主流。
深耕细作“改革试点”这块田
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必须有高度、有深度。海门市重点在管理服务方式、服务设施建设、生态安葬形式等方面开展试点。
管理方式:推进殡葬服务机构分离改革、规范殡葬事业单位管理、规范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内容,探索切实可行的实现方式与操作路径,有效解决公办事业单位动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殡仪馆加快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形成基本殡葬服务与延伸服务提供主体的分立,将“殡”“仪”分离,实现延伸性服务与殡仪公司合作,满足丧户个性化需求。
设施建设:一是海门殡仪馆改扩建工程,二是完善农村公益性骨灰存放室建设管理,三是鼓励区镇集中守灵点建设。
生态安葬:在巩固现行节地生态安葬办法的同时,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既符合节地生态、又适合本地群众需求的节地生态葬式,每个乡镇建立生态葬示范点,对选择海(江)葬、花葬、树葬、草坪葬等方式的群众给予一定的补助。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