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 闯 通讯员 李海涛 赵 倩
六一儿童节之际,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到山东省滨州市调研,专程看望孤残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在深入了解了当地孤残儿童养、治、教、康等情况后,黄树贤对滨州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将低保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残疾儿童免费纳入服务范围,康复一个孩子,解困一个家庭,惠及更多残疾儿童,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作为脱贫攻坚中肩负兜底职责的民政部门,何以通过帮助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康复助力其家庭摆脱贫困,这一举措的初衷是什么,具体怎么操作,效果又如何呢?
如今,在滨州市儿童福利院康复的27名来自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和他们已经实现再就业的家长给出了答案。
调研走访,用大数据“揪出”致贫的成因
“一个残疾儿童,拖垮一个家庭”
“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准确识别贫困对象是首要工作,而后更为重要的是找出致贫的原因,因户施策。民政部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兜底角色,为了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救助保护政策落到实处,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贫困家庭,滨州市民政局开展了相关走访调研工作。核实掌握贫困对象一手情况,又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摸清了全市残疾儿童问题的底数。在大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滨州市民政局“揪出”了一个致贫的成因,那就是家中因有残疾儿童导致贫困。
“滨州全市持证残疾儿童有3442人,其中0-6岁持证残疾儿童745人。这些残疾儿童分布呈现出农村多的特点,占比将近90%。其中,大多数农村家庭残疾儿童因康复知识、费用等因素放弃治疗。”
“滨州市困境儿童数量为1013人,其中贫困家庭儿童总数为496人。”
调研中工作人员发现,贫困家庭有残疾儿童,往往会导致其家庭既无力为其看病,也无法外出工作挣钱,最终把整个家庭拖入困境,从而出现了“一个残疾儿童,拖垮一个家庭”的贫困现象。
揪住这个致贫的成因,滨州市把保障困境残疾儿童列为政府重要工作目标,确立了把关爱救助农村贫困家庭残疾儿童作为儿童福利机构参与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路径。在之前孤残儿童保护救助经验的基础上,滨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始主动作为。
2015年8月,本着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滨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始尝试在保障农村贫困家庭残疾儿童享受亲情的同时,发挥福利院养育、教育、康复、医治为一体的孤残儿童救助资源优势,实施开展免费代养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活动,并在儿童福利机制方面进行积极创新。
对症下药,主动代养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
让家长从照顾残疾儿童中解脱出来
找到了贫困的病灶,下一步就是对症下药。对于家中有残疾儿童的贫困家庭脱贫,首先,是为贫困家庭中的残疾儿童开展免费康复治疗,减轻家庭负担。其次,通过机构抚育让家长从照顾残疾儿童中解脱出来,实现再就业。
为尽快让更多的残疾患儿得到康复治疗,帮助其家庭走出贫困,滨州市儿童福利院将主动代养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作为突破口。
滨州市儿童福利院克服业务经费不足、养育设施少、养护人员少、工作强度大等实际困难,2015年,按照当时设施和养育条件,代养活动确定了服务对象为全市户籍常住人口中困境家庭的学龄前残疾儿童。2016年结合脱贫攻坚,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儿童纳入保障范围。2017年开展模式实现了“随时申请,限时评估,及时入院”。今年,在全市孤弃儿童大排查基础上,集中推进困境残障儿童养育现状的摸底评估,发挥兜底作用,将进一步缓解困境残障儿童及其养育家庭的困境。
养育硬件、养护软件双提升
确保代养的残疾儿童“养得好”“教得好”
为确保代养的残疾儿童“养得好”,让家长放心,滨州市儿童福利院在养育设施、养护水平等软硬件上加大投入、提升质量。一方面,实施硬件设施改造工程。先后投资近750万元,升级了建筑内的无障碍设施,配备了模拟社区、多媒体教具,更新了室内装饰。让孩子们拥有了一个集跑道、球场、沙池、生肖广场等设施在内的多功能室外活动场地,全院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
另一方面,实施养护提升工程。滨州市儿童探索推行“康教结合”特殊教育模式,对身心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使其最大限度接近正常儿童的生理或心理机能;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一起创新开展了“孤残儿童心理关爱”项目,由资深心理咨询师与孤残儿童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被辅导儿童的心理负面情绪明显减少。同时,实施“寓教于乐”教育方法,在“电子媒体多感官”功能室,课程中加入舞蹈、音乐、游戏等元素,提高儿童学习兴趣。深化开展“一对一”个别化教育,弹性处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因素,更加有针对性地锻炼潜能、发展个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滨州市儿童福利院,代养残疾儿童与其他供养孤残儿童是一个待遇,采取同样的“特教+幼教”式教育、一对一心理疏导,视身体状况组织参加各类社会和娱乐活动等方式,努力保障他们的身体康复和身心成长。
免费代养兼顾残疾儿童的身体康复与亲情巩固
管理服务上突出“温情”
免费代养残疾儿童,并不意味着隔断孩子与家长的联系。为巩固亲情关系,代养期间实行“周接送”制度,家长可以在每周末将残疾儿童接回家团聚,最长延至每月接送残疾儿童一次,使残疾儿童体验社会大家庭温暖的同时,增进与父母亲人之间的亲情交流。此外,滨州市儿童福利院还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困难家庭进行回访,听取监护人的意见建议,并有针对性地拟定改进措施。
本着对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负责的态度,滨州市儿童福利院也会按照儿童的病残情况调整康养措施。工作人员在入户评估的过程中,发现有42%的儿童因为没有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规律的治疗,伴有癫痫等并发症,给代养工作带来困难和风险。对此,滨州市儿童福利院及时作了调整,残疾儿童在入院后,会请滨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专门住院诊断及养治方案调整。
4岁的阳阳(化名)是一个残疾儿童,患有癫痫。因为在家时没有正规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每日癫痫发作频繁,病情较重时伴有肢体活动的障碍。进入滨州市儿童福利院后,及时调整抗癫痫药物。目前阳阳病情明显好转,癫痫情况得到控制,通过行为矫正和习惯培养,现在他喜欢和别人相处,知道了大小便要到卫生间、垃圾扔到垃圾桶,不随便抢别人的东西。
三年间,免费代养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活动的开展,向公众展现了滨州市儿童福利院认真履行救助残疾儿童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充分发挥了儿童福利机构在儿童保护中的“兜底”作用和引领带头作用,这是对民政工作“为民爱民”工作理念的深刻践行,更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成果。
如今,免费代养使得更多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享有优质的康复养护。一方面,降低了滨州市困境残儿成为社会弃儿的概率,弃婴数量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通过对儿童发展指标的定期评估,残疾儿童较入院前评估指标已经出现明显改善。正因如此,部分贫困家庭“因儿童残疾致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