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冉冉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民政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民政工作坚持改革创新的主旋律,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色的现代民政事业体系,发挥了上海民政在全国民政的排头兵、先行者和制高点作用,将党和国家对群众的关心和温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各类服务对象。
上海民政依靠科技提速度、服务提温度、专业提精度,致力打造为民服务“新载体”、搭建网上办事“新平台”、创新智慧民政“新技术”、探索便民利民“新办法”、广纳现代民政“新人才”。努力追求民政服务领域的“更高、更快、更强”,让民生的小事不小、难事不难,不断解决百姓办事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让民政走入千家万户、走进百姓身边,从而增加百姓对民政事业发展“新感受”。
推动“全市通办”
打造“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
上海是全国率先探索推行社区政务服务集中受理的城市。作为拥有逾24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人户分离”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个人政务服务事项都需要去户籍地或居住地所在的街镇(乡)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不能异地办理。因此,不少居民在办事过程中不得不往返奔波、费时费力。
为回应市民“就近办事”的普遍需求,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根据市政府明确的工作机制,市民政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推进社区事务受理事项“全市通办”,即政府部门通过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统一信息交互平台、统一政策标准、统一办事指南、统一受理时间,打破居民群众办事过程中存在的户籍地或居住地限制,让居民可就近办事。2018年3月1日起,全市各街镇(乡)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全市通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与好评。
在“全市通办”推进过程中,上海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收受分离”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因政策不统一、跨区资金结算等影响事项通办的瓶颈问题,以信息手段实现跨区域受理服务、异地间数据交换以及反馈,实现“任何一处都能申请,任何一处均可反馈”。2018年3月,《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专题转发上海“全市通办”经验。4月,社区事务受理“全市通办”作为“优秀电子政务实践”项目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集中展示。
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系统改造和再造工作流程,2018年10月底,社区事务受理服务169个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市民轻松点击,即可在线办事。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拓展电子亮证应用范围、扩大材料免交范围;加速对接“市民云”移动应用,实现“掌上办事”;推广移动支付、统一物流,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
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较早碰到各类问题与挑战,并率先开展了许多探索和实践。2005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9073格局”的目标,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人数占比分别为90%、7%和3%。尽管这三者的比例还会不断调整修正,但绝大多数人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这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
对于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城区来说,土地资源紧张。传统的养老机构面临着“一床难求”的难题,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排队等待才能入住。为了满足老年人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并且享受到与机构养老相匹配的专业照护服务,就需要在养老服务模式上大胆创新。经过探索,上海近几年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即以大多数老年人社区养老为前提,做实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通过织密织牢养老服务网,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提供融合助餐、日托、全托、医养结合等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加“触手可及”;持续推进“长者照护之家”建设,进一步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广“社区养老顾问”,实现街镇顾问点200家以上,居村、专业服务机构顾问点1000家以上,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养老信息;在郊区农村地区,主要发展宅基睦邻点,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由邻近居住的农村老年人利用自有住宅等,开展“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互助式养老。
全方位培养民政专业技术人才
用人员专业带动行业专业
民政人才是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之本,是民政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长期以来,民政系统的各类专业人才存在职称评审困难、晋升渠道受阻、待遇相对较低、服务对象特殊等困难,面临着“招人难、留人更难”的情况。
2016年,上海正式启动“上海工匠”计划,培养选树1000名全市工艺专长、高超技能、突出贡献的“工匠”,截至2018年,民政系统已有包括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高级遗体整容师王刚在内的3人当选为“上海工匠”,树立了民政行业的标杆和旗帜。同时,上海民政系统先后有4人被评为首席技师,建立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为破解养老服务领域养老护理员队伍等难题,民政会同人社等6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专项)规划(2015-2020年)》,加大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成立上海开放大学民政学院,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专班,进一步提升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
近年来,累计有4名上海民政人被授予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累计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名,全国劳模7名,省部级劳模30名,市劳模创新工作室2家。2018年民政部组织的“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主题宣讲活动中,王刚和李福强作为上海基层民政先进模范,展现了新时代上海民政人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业精神。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