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路建英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如何再战再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再部署再动员,“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3月7日下午,体球网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今后两年脱贫攻坚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更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指明了行动方向。
打硬仗还需下硬功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精准施策,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连日来,记者在听会间隙采访了部分委员,从他们每次小组讨论和提交大会的提案里,记者感受到了克难中之难、攻艰中之艰的强烈紧迫感,更感受到了志之所趋、不可阻挡的坚定信心。
找准致贫因素对症施策
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脱贫攻坚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倒逼了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转变、工作能力和农村治理水平得到提升,这都涉及长远发展,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未来将坚持目标标准、问题导向和严格的考核评估,还会有新措施及大规模的投入、大量人员的帮扶。”
“脱贫攻坚越往后,越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继续保持干劲和力度,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重点解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形成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在今年两会的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提出,各地致贫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的致贫“病根”对症下药,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路径,提升扶贫和帮扶实效。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表示,脱贫攻坚任务要求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农村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家庭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全额补助。但贫困地区各级财政财力薄弱,加之农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增幅过快,导致深度贫困地区政府负担日益加重,影响对其他公共事务的投入。
尚勋武建议中央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对深度贫困地区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进行专项补助。对农户缴纳医疗保障金实施专户管理,对报销结余部分进行结转,引导农户合理选择就医,节约医疗资源,使医保资金发挥更大效率。
持之以恒补齐民生短板
脱贫攻坚成效巨大,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需要清醒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艰巨性,清醒认识和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坦言,从广西脱贫攻坚的实践来看,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减贫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难题:如“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比较低,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强。部分贫困户自我发展意愿不强、能力不足,依赖政府、“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在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
“我们继续推动减贫事业发展,关键是要统筹谋划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蓝天立建议,着力做好推进减贫事业与实施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的衔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互联互通。构建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坚持正面引导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构建新时代乡规民约,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延续东西扶贫、定点帮扶机制,稳定区域间帮扶关系,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贵州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目前,贵州有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贵州要与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在小组讨论发言时建议,贵州深度贫困地区应同等享受国家对“三区三州”健康扶贫实施倾斜性优惠政策。按照“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和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要求,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医疗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对贵州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确保脱贫任务如期完成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3月7日下午,体球网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今后两年脱贫攻坚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指明了行动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在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海看来,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发起总攻在此一举。
王国海建议,必须严格执行脱贫标准,着重解决漏评、错退和兜底保障等问题,实施差异化帮扶,确保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同时,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扩大就业、稳定收入,堵住返贫通道,杜绝“依赖后遗症”,防止“一次性脱贫”,真正让扶贫既着眼当前更兼顾长远,既“图温饱”也“图发展”。
在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同时,要关注非贫困地区的相对贫困,将城市贫困群体纳入国家扶贫范围,加大对相对贫困群体的解困力度,构建包括收入、教育、健康等多重维度的城市贫困指标体系,健全涵盖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在内的救助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只有产业扶持才能让脱贫之后不会返贫。”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带动更多人脱贫,改变大山里面人们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情况,我们开办扶贫工厂,竭力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过去,在地处贵州高寒山区的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种地是村民唯一的收入来源。目前,岩博村养殖、酿造、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昔日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的小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在余留芬看来,深度贫困地区的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脱贫也会如期完成的。只要贫困地区能够自力更生,挖掘优势资源,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扎实,就能完成好带领群众致富的使命,让贫困地区群众不仅实现脱贫,还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