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冉冉
“养老问题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养老护理更是这件大事中的急事,事关我国日益增长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生存和照护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对于老年人的护理状况十分关注。
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居家养老仍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而城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和康复护理,其比例分别是38.1%、12.1%、11.3%,这三项都与养老护理直接相关。
“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格局,作为子女势必承担赡养老人的主要责任,特别是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子女的作用不可或缺。”针对这些现状,徐文光提出两方面建议,即在全国推行老年人家庭子女陪护假制度和加快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培训。
推行老年人家庭子女陪护假制度
体球网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老有所养’不仅需要生活照料,也需要情感慰藉,而推行老年人子女陪护假制度,为更好满足老年人这一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徐文光认为,“养老、孝老、敬老,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推行老年人家庭子女陪护假制度就是一项基础的保障措施。”
他以衢州为例,解释了这一制度的社会意义。衢州市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处在全省前列,子女面临的照料父母、赡养压力日益明显。为应对这一问题,衢州市于2018年出台了《体球网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子女所在单位可以给予其陪护假,独生子女的陪护假每年累计15日,非独生子女的陪护假每年累计10日。这一政策得到广大群众欢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鉴于衢州的实践,徐文光建议,全面推行老年人家庭子女陪护假制度,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确保落地。比如:加强立法保障。针对老年人子女陪护假施行的省份较少,且长短不一,导致在全国层面不均衡的问题,总结吸收已推行老年人子女陪护假制度的实践做法,在国家层面进行立法,出台统一的政策和标准,让全国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加强政策配套。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企业落实陪护假具体措施。“陪护假”产生的用工成本,可由企业和政府合力承担,通过减税、奖励等形式,给予企业一定补贴,让社会各界共同为老年人子女陪护假兜底。加强督查落实。把落实老年人子女陪护假制度列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内容,纳入全国敬老爱老助老评选的考评指标。加大用人单位不按规定落实陪护假的处罚力度,与企业信用挂钩,有序推进老年人子女陪护假制度落地,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良好氛围。
加快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培训
除了需要子女的及时陪护,徐文光认为,专业护理人才缺失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然而目前的养老护理人才总量不足、职业吸引力低、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养老护理行业和养生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2017年国家取消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后,相关政策未能及时补位,导致社会认可度进一步降低,迫切需要国家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
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徐文光算了一笔账:“全国失能老人按照养护比例1∶3的国际通行标准,约需要1000万名护理人员,而目前全国整个护工群体才100万人,专职养老护理人员仅30万人,其中,具有养老护理资格证书的仅占十分之一,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职业吸引力低,职业发展空间小;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不全,培养体量不大;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质量不高。”
针对这一现状,他建议,加快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培训,具体有以下措施。
推广长学制中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出台政策,在现有中高职衔接基础上加快“专本贯通”,由办学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试点老年护理本科教育,扩大社会对养老专业的认同感。在养老护理类专业领域率先试点“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让养老护理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护理、康复等多类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好地适应从业需求。
畅通养老护理人才晋升通道。建立职业上升通道,提高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依托职业院校和培训鉴定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和专项技能认证考核,认证等级与个人工资津贴和职级挂钩。
加大经费投入。中央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加大培训补贴力度,更好地激励职业院校和培训鉴定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和专项技能认证考核;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更多人员参加培训和技能认证;用免除涉老专业学生学费、提高学生助学金、安排就业等途径吸引更多学生报考。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