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在西城养老,哪也比不了!”
——北京市西城区精心打造首都核心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时间:2018-12-0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 婷

“现在的生活太知足、太幸福啦!没事儿有人探访,急事儿有人帮忙,闲着无聊还能来社区玩儿,在西城养老,哪儿也比不了!”84岁的郭连英独自居住在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石头社区,安享晚年的她幸福满满。

让老年人晚年幸福,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北京市西城区党委政府的庄重承诺。

11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委主任孙春兰出席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对于西城区而言,这无异于一张事关全体老年人的“民生答卷”。

截至2017年底,西城区户籍老年人口达到39.1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7.1%,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叠加。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西城区做足功课,初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服务为支撑、互联网为平台、政策为保障的核心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在现有基础上,我们着力向养老服务人群精准定位、服务需求及时发现、服务项目分类丰富、服务供给标准规范、服务队伍品牌连锁、服务资源多元多方、服务选择方便快捷、服务应对积极前瞻,让老年人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这是西城区民政局局长张丁的“改革施工图”。

2017年11月以来,西城区以创建民政部、财政部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问计于改革,问效于创新,精心做好为老服务顶层设计,加大首都功能核心区养老服务保障力度,积极回应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

医:生命全周期服务

让老人健康安心

“您能走吗?大概能走多远?这里疼不疼?”在北大人民医院门诊五楼的诊室里,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正在为前来问诊的老人检查腿部关节,对老人的疑问也是耐心回复。

“来我这里问诊的95%以上都是老年人,年纪大了,关节都会有问题。”说起老年人关节病,林剑浩也很无奈,“医疗不能让人长生不老,最终还是要回归疾病预防的本质,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致力去做的。”

除了手术、问诊的时间,林剑浩经常带领团队前往社区,为社区老年人科普骨关节病预防知识及康复护理知识,老年人对此拍手称快。

今年,西城区充分利用区域内养老服务设施,与林剑浩团队合作,在社区内广泛开展老年人骨关节病防治服务。“政府提供场地及资金支持,我们提供技术,充分发挥医疗的预防作用,为社区老年人开展医疗科普、慢病管理以及康复理疗服务,以后,这个项目还要扩展开来。”林剑浩对未来充满期待。

近年来,西城区充分挖掘区域内可利用的医疗资源,秉持着“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合区域实际,提出了构建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以高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切入点,以有针对性的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为重点,以社区首诊、分级诊疗为目标的紧密型医联体,在老年人疾病治疗、康复护理、“智慧+远程”医疗、老年人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了“精细化”的服务。

据西城区卫生计生委主任安学军介绍,该区共建立264支居家医生服务队伍,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为主体,为区域内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并与老年人特别是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截至目前,共签订协议书24.3万份,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29.9万份,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91.58%。

“家庭医生队伍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及康复服务,而治疗阶段,西城区714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保障。”安学军告诉记者,“区域内三级以上医院都开设了老年科,开通了绿色通道,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82个,为老年人寻医问诊提供了便利。”

生命全周期的医疗服务,临终关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年,西城区进一步推进安宁疗护病房建设,并选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临终关怀服务直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中,为老年患者提供入户评估、姑息治疗、舒适护理等服务,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家属心灵得到抚慰。

养:“三位一体”模式

精准覆盖全体老年人

今年82岁的马奶奶行动不便,走路只能依靠助行器,每天早上老伴都会送她到椿树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晚上再接她回家。

“老伴工作忙,又不放心我,中心帮了我们大忙啦。”马奶奶家离中心走路不过十分钟,“我每天在这里吃饭,还有工作人员陪我锻炼、做游戏,生活一点都不寂寞。”

中心由国安养老运营,目前共有44张床位,长期入住了38位失能失智老年人,还有6张床位,则为马奶奶这类日间托管和短期托护的老年人专门预留。

“入住老年人在中心内可以享受妥善的照护、医疗、康复等服务,老人住得安心、舒心,这里就是老人的第二个家。”国安养老运营一部负责人沃雪原告诉记者,“中心以外的老人,则通过养老服务驿站和入户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养老服务机构除了提供基本服务外,服务运营商在实践中也发挥了各自的特色。

在北科养老运营的南小街养老服务驿站,张阿姨正颇有兴致地做“训练板”游戏,在板上亮灯的区域按照顺序、在规定时间内放置相应的图形。

“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能起到更深层次的作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建兵解释道,“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逐步衰退,通过身体功能性训练、音乐辅疗、认知能力训练、园艺手工等活动模块,不断刺激老年人各项功能,最终达到活化身体机能的作用。”

“大多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通过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都能得到满足,对于失能、失智、失独、空巢、高龄等特殊老年人,西城区实现了分类保障、分层精准服务。”西城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建告诉记者。

西城区在全国首推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为中、重度失能老人每月发放400元居家照护服务补贴,用于购买照护服务,激活区域内86家居家照护服务单位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指导等七大类、68小项服务项目;在北京市率先实施居家养老巡视服务,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居住环境等5个方面、25小项内容深入评估,形成相应解决方案,降低危险发生;在全市率先推行老年人综合津贴制度,提升标准,优化程序,推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衡化;聚焦居家安全,探索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安装安全预警、报警系统,确保老年人居家安全。

“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入户”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

近年来,西城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增加迅速,全区共有养老服务设施98家,其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54家,养老机构44家,养老床位共4118张,覆盖了区域内所有老年人。

食:“天字号”工程

给力舌尖上的幸福

民以食为天。“做饭难”“吃饭难”却成为独居、失能、高龄老人的普遍难题,西城区以助餐为突破口,把“幸福”端上了老年人的餐桌。

来到华天饮食集团庆丰包子铺二七剧场店,店内的老年餐桌区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统一的橙黄色格子桌布,便捷的呼叫按钮,地板进行防滑处理……

前来就餐的韩大爷对华天的服务赞不绝口:“老年餐低糖、低油、低盐,健康!坐在这里一按呼叫按钮,就有服务员来点餐、送餐、添水、结账,方便!我每天都来!”

“华天目前在西城区有50多个门店,都设置了老年餐桌,统一标识、统一设施、统一标准,保障老年人用餐安全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就餐体验。”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总经理贾飞跃告诉记者,“老年人可以刷老年卡进行消费,仅二七剧场路店,平均每天就可以接待老年人40余人次,不方便来店里的老年人,我们还可以提供送餐服务。”

早在1992年,华天集团就牵头成立北京市西城区饮食行业协会。截至目前,协会会员餐饮企业达到318家,覆盖全区15个街道、263个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三优”服务。

“我们定期邀请营养专家、管理专家、星级厨师,对会员企业内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厨师分别进行培训,为老年人提供经得住检验、品质良心的餐饮服务。”据协会副会长杜学洲介绍,协会在改善老年人餐饮习惯、餐饮观念方面高度重视,“根据老年人易得的5种慢病,先后编写了4套《社区老年人菜谱》,免费发放给社区老年人,不断提升他们的健康饮食意识。”

近年来,西城区为充分发动区域内优质餐饮企业参与为老服务,给予养老助餐单位营业额6%的补贴,2017年度,共发放补贴36.1万元,服务老年人252万人次。

“餐饮企业的积极参与,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各街道也与餐饮企业密切配合,初步形成了区域养老助餐送餐的全覆盖,保障了全区老年人群体的就餐需求。”西城区老龄办主任赵文利告诉记者,西城区还在全国首创“老年餐营养研究院”,让老年人吃得放心、营养和安全。

此外,试点阶段,西城区将出台《西城区养老助餐服务管理规定》,从专业资质、设施条件、卫生状况、服务标准、送餐情况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步编制《老年餐桌供餐企业营养菜谱》,进一步提升西城区养老餐质量。

乐:书写健康进步快乐的人生华章

体球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步入金融街街道老年人协会,京剧小组的一曲《沙家浜》将记者带入到阿庆嫂智斗刁德一的精彩画面。

协会的活动场地每天都是满满当当,书画、合唱、京剧、舞蹈……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寂寞。

“协会在政治上引导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舆论上代表老年人,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金融街老年人协会副会长解威告诉记者,“协会下设19个社区老年协会,覆盖老年人已经达到4000余人。”

金融街老协只是西城的一个缩影。目前,西城区15个街道全部成立了老年协会,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供了组织保障,区域内所有养老服务设施内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石头社区老人多,儿女忙工作,见不着面,心寂寞,助老队员真不错,看望老人问寒问暖,助老暖心窝……”大栅栏街道石头社区的这支助老服务队,队员都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提起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竖起了大拇指。

2010年,石头社区助老服务队成立,刘亚军放弃了自己的公司,全心全意投入到社区志愿工作当中,走访慰问、治安巡逻、环境整治,哪里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西城区孝星榜样”是她最美的称号。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谁都有需要帮助的那一天。”刘亚军笑着说,“社区里高龄、独居、失能的102位老人,队员分片认领,几乎每天都要去老人家里看看,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引导社区内90%的健康、低龄老人为10%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服务,不仅能够丰富健康、低龄老年人的生活,还能够实现高龄、失能老年人的低成本照料。”据赵文利介绍,试点阶段,西城区将对接辖区资源,推广老年志愿者服务积累及兑换机制,采用“时间银行”模式,吸引老年人参与为老服务,发挥低龄健康老年人优势,构建良性发展机制,形成志愿服务闭环。

从西城养老,到西城享老,在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的“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世纪蓝图中,西城区不忘初心、先声夺人,为实现全区老年人的“中国梦”再续辉煌!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12.6)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