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打造“人人慈善为人人”样本

时间:2018-11-2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镜清

体球网总书记指出,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必须充分激发全民的爱心、调动全社会的热情,使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人人慈善为人人”的理念,以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慈善城市”为主抓手,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运作、社会参与、人人共享”运作机制,着力打造引领性的城市慈善发展样本。

在创建“慈善之城”的探索与实践中,广州市主要从七个方面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人人慈善的制度环境基本形成。2012年,出台《广州市募捐条例》,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开放公募权。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又先后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的意见》等18份政策文件,制定《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 创建全国“慈善之城”2017—2020年行动方案》。

组织体系多方共建,人人慈善的协同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一方面,围绕创建“慈善之城”积极联动政府各部门,保障各项创建措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引导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市慈善会、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等行业枢纽型慈善组织发挥支持作用和平台功能。同时,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慈善主体持续壮大,人人慈善的支撑基石不断夯实。在培育慈善组织方面,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并予以开办资金资助。目前,全市45个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吸收入驻各类公益慈善组织1336个。在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方面,财政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金额逐年增加,已达7.69亿元;连续5年举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项目696个;出台《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全市188个社工站每年服务群众超300万人次,全市注册义工(志愿者)人数超过221万名。

慈善平台日臻丰富,人人慈善的活动渠道顺畅便捷。2015年,提出“慈善+互联网”战略,将“广益联募”平台打造成为慈善资源流通对接共享的“集善地”和公众触手可及的慈善便利平台,累计募集善款3.55亿元。从2016年开始,建成北京路慈善一条街、海珠湿地慈善公园等慈善活动基地151个,覆盖全市、贴近市民、服务便捷的慈善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建成。2017年以来,将慈善与体育、民俗、消费、实体深入融合,举办了慈善花市、慈善庙会等活动。

慈善服务精准务实,人人慈善的职责使命充分彰显。在整体工作落实上,突出慈善在新时代参与精准扶贫的职责,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活动募集款物达6.31亿元。在具体帮扶措施上,开通全国免费求助热线和“珠珠大病救助”平台,实现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爱心互助有效衔接。通过“长者饭堂·爱心餐”慈善项目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慈善事业,全市目前共有长者饭堂972个。广州市慈善医院开展“慈善医疗进社区(乡村)”活动68场,为4.8万人次义诊。

慈善监督多元共治,人人慈善的公信秩序共同守护。在政府层面,印发慈善组织审计工作指引,审计资金14亿余元。在社会监督方面,成立第三方慈善组织社会专业监督机构——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公布25份慈善监督报告,发布地方性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价结果。

慈善文化优势突显,人人慈善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广州市将慈善文化纳入城市发展的三个重要领域,一是将慈善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年6月为“慈善为民月”,吸引1000余万人次参与各类慈善活动。设立广州慈善榜,共有656家单位、496名个人上榜。二是将慈善纳入城市形象宣传的重要内容,设计“善城广州”标识、吉祥物,谱写“广州慈善之歌”,推出慈善刊物《善城》。三是将慈善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慈善之城”的创建中,广州市主要体现出“四个坚持”。第一,坚持党建引领,确保慈善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实现“两个全面覆盖”,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创建“慈善之城”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坚持科学规划,融入城市发展整体战略。2017年,广州将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写进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制定了从2016年酝酿谋划、2017年全面启动、2018年深化推进、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取得明显成效的工作路线图,每年出台实施方案,创建工作一项接着一项稳步推进。第三,坚持为民理念,提升慈善城市爱心温度。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培育慈善组织、搭建慈善参与平台,到创新综合监督体制、弘扬慈善文化,始终把“人人慈善为人人”贯穿全领域、全过程,让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人人共享慈善成为城市的基因和品质。第四,坚持氛围营造,彰显慈善城市文化底色。作为一个有着2200多年文明的历史古城,广州人民有着积德行善的优良传统。在创建工作中,注重政策制定与城市的历史、社会、文化相融合,大力发挥“广府”文化的吸引力、号召力,促进慈善事业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11.2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