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决战贫困 民政担当 ——来自革命老区湖南省石门县的报道

时间:2019-05-2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王 铭 通讯员 龚 理

  湘鄂边陲的石门县,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境内壶瓶山,高处入云端,被称为“湖南屋脊”。近年来,石门县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坚持精准托底、凝聚力量、平衡发展,努力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统计,2014年,石门县有12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24户、82300人,贫困发生率14.4%;到2018年6月,贫困发生率减至0.9%,群众认可度高达96.48%。2018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石门县脱贫摘帽。累累战果背后,离不开民政部门这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民政人有担当有韧性、有情怀有爱心。”石门县民政局局长林华说,只有坚持奋战脱贫一线、立足攻坚现场,凝聚优势力量催动发展蝶变,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方式为兜底保障工作保驾护航,才能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精准托底 构筑坚实屏障

  民政参与脱贫攻坚要打政策组合拳,用数量足、种类多、效率高的政策体系,构筑防范和化解群众难题的坚实屏障,做到既打基础,更利长远。石门县有兜底保障对象8059人,除了做到精准兜底、阳光救助以外,更注重兜底保障的质量提升、持续优化。

  宝峰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振华患骨髓炎,治疗总费用8.44万元,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报销1.88万元,自付费用6.56万元。“报销少、自付多”让不少家庭困顿不堪,石门县出台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政策,规定自付费用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困难家庭予以救助1000元至5000元;超过5万元的救助1万元;超过10万元救助2万元,切实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

  “保外有保”。近两年来,石 门 县 筹 措 617 万 元 为 城乡低保对象购买城乡低保补充保险,为特困供养人员购买照料护理保险,3000 多个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从中受益。目前,石门县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商业保险(特惠保)、民政医疗救助全部纳入“一站式”结算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只要在结算窗口出示身份证,对应优惠政策就可以一次性报销。

  推行“先救助,后手续”,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直接下放乡镇,按照极其困难、急救需求、自身无力等情况启动即时救助,实现了“求”与“助”零距离。同时,每年整合资金(含物资)1000多万元,在六一、八一、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期间,对全县各类困难群体进行走访慰问、有效帮扶,确保民政救助政策惠及每一位困难群众。

  走出会场到现场,放下本子问实情。为了做好兜底保障巩固提升,石门民政已将“简单兜底”向“人文关怀”转变。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肖忠英说:“我们多一事,困难群众就多一份温暖;我们多跑腿,困难群众就少一份烦恼。”

  走心用脑 聚心聚智聚力

  石门民政凝聚脱贫攻坚的优势力量,奋战脱贫一线、立足攻坚现场,走心、用脑将工作聚焦到细枝末节,让大山里的困难群众换了新颜。

  脱贫攻坚讲方法、有温度,才能让实践创新有土壤——

  石门县委、县政府把“大道理”翻译成了“家常话”,让扶贫政策入心入脑、便于操作。最有名的一段是:“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家中有没有人进病房,五看家里劳力壮不壮,六看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畅不畅,七看群众是否有笑相,八看集体经济收入有没有进账,九看村容村貌靓不靓,十看支部班子强不强。”

  “进村过梳子,入户过篦子”。过去争低保,生怕争不到,现在主动退低保,生怕退不掉。石门县民政局“一把尺子量到底”,“四必”(凡进必查、凡进必核、凡进必评、凡进必示)把牢认定关,“应退尽退,应保尽保”观念深入人心。2017年6月7日,在壶瓶山镇江坪河社区低保调整评议会上,刘银娥老人主动提出退出低保,但评议人员认为其丈夫瘫痪卧床多年,生活不易,拒绝了她的退保申请。对于有两个多病老人要照料、两个孩子读书的刘湘丙一家,尽管没有申请低保,但经村民代表提出,大家一致同意将其一家列入新增名单。

  脱贫攻坚聚人气、激活力,才能让优势力量有舞台——

  “头雁工程”引来活水。全县有近60名企业家回乡,担任村委会主任或“名誉村长”。返乡企业家黎静担任三圣乡山羊冲村村委会主任后,请来专家编制全县第一个村级发展规划,发展养殖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牵头出资50万元设立教育专项资金,推行移风易俗改变村里的陈规陋习,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

  社会组织助力增收。石门县茶叶协会采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3万名茶农脱贫增收,人均增收1200元。会长邹应琼被聘为壶瓶山镇李坪村名誉村主任,建立标准化有机茶加工厂,直接给李坪村等9个村(居)集体分红27.23万元,每年为贫困户分红34.40万元,平均每户分红收益4468元。

  平衡发展 催动发展蝶变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石门民政在脱贫攻坚中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形成相对完整的创新矩阵,让发展更加平衡,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孟夏时节,南北镇薛家村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日间照料中心、山河圆陵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多年来,底子薄的薛家村通过乡村治理激活内生动力、移风易俗展现精神风貌、提质茶叶产业助力增收,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乡村民生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样本。

  在更大的范围内,石门县正在按照“自治组织新构、自治文本新立、自治活动新拟、自治机制新建”的“四自四新”模式,推进“3+X”村民小区自治工作。即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加若干村民自治小区。村民自治小区以党小组、理事会为核心支撑,以各类协会为辅助方式,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孝为先、和为贵、勤为宝、俭为德、诚为本、国为家”,在夹山镇成立格言治家理事会,传承优良家风,育好时代新人。每季度对每个家庭进行一次考核、设立台账、张榜公布、年底评定。近三年来,全镇涌现出了358个居家养老示范户,58个县级文明家庭,各村(居)评选出1290个好孝子、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

  每一次链接都是一种价值的增量。石门县开展以农村互助幸福屋、城市宜老自助、城乡医养健康屋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331个村(居)老年协会位置举足轻重,协会成员实行小组分片管理,定期走访老人了解需求;链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资源,对农村留守老人、特困老人、兜底保障老人开展养老服务,评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效能,成为老人身边的“贴心人”。

  平凡之中,可见初心。把硬件基础夯牢,让软件脱虚向实,石门民政将行动融入坚守与创新,这是他们实践为民爱民理念最好的注解。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5.28)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