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500多万人清明祭扫背后 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2019-04-1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安 娜

  京城以东,栖居陵园。号为长青,诗意天然。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外东石村桥附近的长青园,是一个生命纪念园。这里所缅怀的,是选择骨灰海撒、骨灰自然葬的逝者,遗体捐献者以及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们。因为这些不平凡的生命,“长青园”这个名字也拥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三场特别的公祭活动 为逝者献上深深的敬意

  3月31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长青生命纪念园参加在那里举办的2019年北京市生态葬清明公祭。

  记者在长青园看到,院内矗立着三个特殊的纪念碑,位于墓园入口处西侧的是红十字会纪念碑、无名烈士纪念碑,位于墓园东侧的是生态葬纪念碑。据长青生命纪念园党支部书记吴亚军介绍,每年清明节期间,长青园都会分别在三个纪念碑前承办一场公祭活动。

  在遗体捐献生命广场,几个鲜花花篮整齐地摆放在红十字会纪念碑前,一些医学界志愿者在向祭扫群众宣传“志愿捐献遗体网上祭扫”平台。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有2.5万人报名志愿捐献遗体,其中,2962人实现了遗体捐献。在生态葬公祭活动的前一天,这里刚刚举行了遗体捐献志愿者生命追思公祭活动。

  记者发现,不少前来参加生态葬公祭的祭扫家属也来到红十字会纪念碑前敬献鲜花。市民郭女士说,她的哥哥在骨灰海撒前曾捐献了眼角膜、肝、肾等器官。“这不仅为医学事业作了贡献,也让我们感觉到他生命的延续。哥哥的器官一共救助了五个人。”戴着墨镜的郭女士语气平静地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但记者却清晰地看到了在墨镜背后流下的两行热泪。郭女士和几个同行的亲属都有一个共识,他们将来去世以后也会选择同样的方式——海撒、遗体捐献。

  记者还遇到了赵大妈一行六人,他们当天同时来给三位亲人祭扫。三名逝者一个进行了遗体捐献,一个选择了海葬,一个选择了自然葬。赵大妈告诉记者,当初他们正是在参加遗体捐献公祭活动时,了解到了骨灰海撒和自然葬这两种生态葬式。“正好可以同时在墓园内为亲人祭扫,我们几个人就从不同的地方相约一同前来了。”

  放飞2019只平安鸽 这里的思念更有仪式感

  上午9点多,记者到达生态葬纪念广场时,那里已经站满了参加公祭活动的祭扫群众。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公祭活动在10点正式开始,但早晨6点多就有家属陆续到达了。

  记者看到,不少祭扫群众聚集在广场两侧的四块电子屏前,在志愿者的帮助引导下,正在现场建立墓碑纪念亲人。市民梁女士的母亲于2016年9月海撒,志愿者耐心地帮助她在电子屏上一步一步操作。梁女士输入母亲姓名和海撒日期后,屏幕上出现了6种墓碑样式的选择页面,此外还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和电子祭扫用品。虽然这种电子墓碑不会永久保存,但许多逝者家属都把它当成了寄托哀思的重要途径。一位老人建立好墓碑后,志愿者提醒她还可以写几句留言。老人想了想,眼眶湿润了,用颤抖的声音说:“妈妈,您永远活在女儿心中!”场面十分令人动容。

  10点整,公祭仪式正式开始。礼仪人员向生态葬纪念碑敬献花篮,全体默哀,公祭人宣读祭文……仪式庄重而简约。数百位逝者家属手持鲜花站在纪念碑前共同缅怀亲人,有的还带着亲人的遗像,有的老人用轮椅推着年龄更大的老人。随着2019只平安鸽飞向高空,舒缓而凄美的音乐也开始在广场回荡,逝者家属们再难控制内心的情感,有人低声啜泣,有人默默流泪,有人轻声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公祭仪式结束后,逝者家属有序来到纪念碑前送上手中的鲜花,不少家属还带来了新鲜的水果、糕点和糖果等,一个一个轻轻地摆放到纪念碑的平台上。今年70多岁的张大爷,同时为逝去的父亲和母亲献上了鲜花。张大爷非常赞同骨灰海撒这种方式。“父亲和母亲分别在2011年和2014年进行海撒,这种方式既能让生命回归自然,又不会给后代增加负担。”他认为,与其在亲人去世后大操大办,不如在老人生前就好好尽孝。“父母离世的时候都已90多岁高龄,作为子女来说,已没有遗憾。”

  两项政府“零字号”工程 崇尚生命的尊严和传承

  公祭结束后,生态葬纪念广场上的人群渐渐散去。一些骨灰自然葬逝者的家属又来到了毗邻纪念广场的自然葬安葬园区。对他们来说,这里是他们逝去亲人永远的安息之地。

  “2017年,北京市推出骨灰自然葬后,长青园成为首家骨灰自然葬定点服务单位。骨灰自然葬,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逝者骨灰也会与自然融为一体,是除海葬以外最为节地生态的安葬方式。目前,共有2048位逝者安葬于此。”吴亚军说。

  据记者了解,骨灰自然葬和骨灰海撒是北京市的两个“零收费”工程。选择这两种葬式的北京市户籍亡故居民不仅能够减免安葬费用,还能够享受免费遗体接运、免费遗体冷藏、免费遗体整容、免费遗体告别、免费遗体火化和免费骨灰寄存六项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自然葬安葬景观园区内种植了许多树木、花卉,绿油油的草地上零星点缀了几个景观石,外部由半米多高的木栅栏包围。为了方便群众祭扫,长青园今年特地在自然葬安葬区外增设了几个木质祭扫桌,上面摆满了祭扫群众带来的鲜花和祭品。

  临近中午12点,公祭活动已结束一个多小时。记者准备离园时,看到仍有一些祭扫群众驻足在生态葬公祭广场的大电子屏前。电子屏上,按年份和批次播放着北京市自1994年开展骨灰海撒活动以来的21700名逝者的姓名。对于这些逝者家属来说,能在屏幕上见一见名字,已成为心里的念想。

  今年60多岁的李勇力老先生也久久不愿离去。谈起对故去父亲的思念,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他,流泪了。“父亲的骨灰是在2006年海撒的。长青园推出公祭活动以后,我年年都来参加。包括从纪念碑的奠基到落成,我都亲眼见证了。”谈起他当初的三个愿望,李勇力又破涕为笑。“我的第一个愿望是政府能为海撒逝者举办公祭仪式,第二个愿望是政府能给家属提供一个网上祭扫平台,第三个愿望是能亲自去参加海上公祭。”

  如今,李老先生的前两个愿望已然完成了,第三个愿望也即将实现。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4.1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