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 佳
“医生说我活不过20岁,但我现在已经52岁。大家都说我志愿服务他人,其实我自己才是志愿服务的最大受益者。”9月5日,在两年一次的江苏慈善奖颁奖现场,王德林坐着轮椅、用钢板支撑着身体,捧着“最具爱心的慈善行为楷模”证书,诉说着他的慈善历程和感悟。
这一天,江苏省政府向包括王德林在内的28家单位、27名个人和20个慈善项目颁发第四届“江苏慈善奖”。获奖名单中,既有勇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默默无闻终生奉献爱心的“草根慈善家”,还有这两年省内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亮点纷呈。
越来越多的“草根”成为慈善榜样
在这个江苏省最高规格的慈善奖项中,最打动人心的,当属15位“最具爱心的慈善行为楷模”。他们没有什么钱财,没有什么权势,甚至有的人自己还深陷困苦,但他们用爱心,点亮了自己,温暖了他人。这15位“草根慈善家”也是当今慈善公益事业向“平民慈善”转变的一个缩影。
7岁时的一场车祸让王德林不幸瘫痪,卧病在床。1999年,跟随父亲来到常州的他结识了一批爱心志愿者,并成立了常州第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一加爱心公益服务中心”。
二十年来,王德林负责协调志愿者,记录求助者的诉求。他趴在床上,接听了10万多人次求助电话,给孤寡老人带去温暖,给残障人士带去微笑,给有困难的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王德林的带领下,“一加爱心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4年里悉心照料着常州市朝阳社区的一位独居老人。“老人去世后,小伙伴们的服务日志留下了整整8万字的记录。”谈及此事,王德林记忆犹新。
如今,在王德林的带动下,“一加爱心公益服务中心”已有8000多位注册志愿者。“当年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如今已步入中年,他们带着孩子接力做志愿服务,再次看到这些记录本,都觉得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我看到这么多有善心的集体和个人,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做着慈善事业。让我更有信心坚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社会一定会变得更有爱,更美好!”王德林有感而发。
刚从南京钢铁厂内退的倪超,每月只有700元收入,却定下一个每年捐款1万元的目标。为此他开小卖部、送牛奶、卖福利彩票,将总收入的90%捐了出来。
61岁的“爱心奶奶”王亚男是泰州市海陵区一名普通退休工人。在网上认识了一群大山里的孩子,于是她下决心去甘肃会宁实地走访,收集第一手助学资料。两年来她九次进山,为了省钱,她都舍不得买卧铺票,有时只能买站票,下车时腿肿得都抬不起来。甚至得了癌症她都不让人知道,依旧走访贫困家庭。王奶奶先后走访200多户贫困家庭,结对帮助150个孩子。她节衣缩食,还发动亲友一起参与,如今泰州已有很多志愿者跟随她行动,她组建的“思路话语”团队,目前已捐款达56万元。
系统化组织、专业化设计的慈善项目成为亮点
湘西十八洞村的鸡蛋、凤凰蜜柚、石门大枣、从化荔枝、赣南脐橙、云南红米等“网红”农特产品走红的背后却很少人知道,这些都是苏宁O2O益扶贫模式的产物。
通过苏宁易购直营店、中华特色馆江苏馆,江苏各地3000多种名特优农副产品纷纷登场,年销售规模突破3亿元。不仅破解了农民最担心的滞销难题,城市居民尝到了最地道的农副产品,还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难题。
因此“苏宁阳光脱贫计划”也被评为“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并于8月中旬进入第十届“中华慈善奖”之慈善项目奖项的拟表彰名单。
“爱心储蓄罐,传承好家风”在20个获奖慈善项目中,一举拿下网络投票第一名。“每天节省一元钱,投进‘大白’形象的储蓄罐,一年捐献365元,养成慈善好习惯,传承中华好家风”项目实施两年多,12个省辖市募集资金1400余万元,从助学、助医、助困多方面惠及江苏、青海、甘肃、江西、云南、新疆等地困境儿童万余名。
此外还有常州市武进区光彩事业促进会5年募集2.62亿元开展“同心共建光彩行动”,实施520个共建项目;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为盐城阜宁龙卷风灾后重建筹集8200万元……
这么多人,这么多项目!江苏省副省长缪瑞林表示,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体现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此次受表彰的对象,有热心公益、以实际行动践行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爱心企业,有把慈善融入生活、将无私奉献作为信仰的行为楷模,有系统化组织、专业化设计的慈善项目,有长期在慈善工作领域默默奉献的从业人员,他们都以大爱精神和专业素养为江苏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慈善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创新道路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慈善组织的壮大,目前,江苏已设立基金会672家,约占全国基金会总数的10%;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达到484家;所有市、县(市、区)均成立了慈善会、基金会和红十字会,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爱心超市”、社会捐助站点,注册登记志愿者达到1338万人,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广泛覆盖的慈善组织网络。连续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选中获评“慈善七星城市”和“中国慈善百强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慈善法施行后,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江苏省慈善条例》,并在全国首先出台慈善信托备案管理实施办法,已有7单慈善信托落地。
从事21年慈善工作的蒋勇,既是成绩的见证者,也是具体的实践者。
20平方米的办公室,两个人挤一张办公桌,房子还漏雨。这就是1997年南京市慈善总会刚成立时的情景。蒋勇与3位同事在这样的环境下负责全市慈善募捐工作。
没有善款,蒋勇就到南京市的各家企业,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慈善、鼓励企业献爱心,一个夏天跑了50多家单位。有的企业要到中午下班才有时间接待,他就在人家单位门口的树荫下等。一个月时间募集到善款40多万元。
蒋勇认识到传统慈善募捐手段耗时又费力,于是虚心学习,在深入了解捐赠对象需求后,用专业化的募捐手段,创新慈善项目。开展企业“留本捐息”冠名基金,将企业公益需求与慈善文化相结合,为企业“量身定制”慈善项目,设立企业冠名基金及专项基金39只,认捐总额达4.6亿元;倡导“人人慈善”理念,在全国首创“个人慈善冠名基金”,吸引上千名爱心市民参与,认捐总额达到2000多万元。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实施后,南京市慈善总会于2016年11月启动“厚德六号”慈善信托,成为慈善法实施后江苏省首单慈善信托。
在他的引导下,南京市慈善总会从成立之初年募集款物不到1000万元,到如今年募集款物7000多万元,20年累计募集款物8亿多元,发放救助款物6.5亿多元,建立了一支7万多人的义工队伍,救助困难群众200万人次,向社会提供义工服务150万人次。
因为蒋勇的杰出贡献,今年他获得“优秀慈善工作者”称号。与他一起获奖的还有4位慈善组织工作人员,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专业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也为困难的人们带去了希望。
9月5日是第三个“中华慈善日”,本周也是《江苏省慈善条例》实施以来江苏第一个“慈善周”。两年一评的江苏慈善奖,让更多优秀的慈善家、慈善企业、慈善工作者如雨后春笋,不断崭露头角。同时也向全社会发出号召——让我们一起将爱心传递下去,让世界充满爱!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