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伟涛 通讯员 贾经纬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着力推进殡葬公共设施建设和殡葬改革,倡导并推出一系列绿色生态殡葬方式,引导群众变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之中,逐步形成厚养薄葬节俭殡葬新风。
参加公益花坛葬给予补贴
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推进全区殡葬改革,倡导绿色、文明殡葬新风,民政厅自3月29日至4月5日在全区开展“清明文化宣传周”活动,在南宁、柳州、桂林等9个地方举办全区公益花坛葬活动。今年是广西第6年举办公益花坛葬活动,举办城市从2017年的7个增加到9个。
公益花坛葬是指免费将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在花坛内,采用可降解骨灰盒,3个月内骨灰盒即溶解(不保留骨灰),骨灰将与泥土、鲜花融为一体,让逝者归于自然。花坛可循环利用安葬,是重要的生态安葬方式之一,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尚之举。2013年以来,自治区民政厅指导和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对于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自治区财政和当地政府给予每具500元以上的奖励。截至今年,自治区财政已累计投入2335万元用于支持和鼓励各地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工作。
选择节地生态安葬人数快速增长
据介绍,广西各地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出发,积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13年以来,全区共举办骨灰撒海和公益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活动11次,累计安葬(撒放)骨灰4970具。
随着生态安葬活动的深入开展,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2018年,广西全区公益花坛葬活动共为群众安葬骨灰1077具,比2017年增加420具,增幅达64%。2018年民政厅在北海市举行的骨灰撒海活动,共代撒骨灰525具,比2017年增加13.6%。今年下半年,还将在北海举行第7次骨灰撒海活动。
目前,节地生态葬式葬法赢得了广西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厚养薄葬节俭殡葬新风正在形成。
日前,广西还向全区发出文明殡葬、平安清明倡议书,进一步倡导厚养薄葬的孝道理念、节地生态的安葬方式和绿色安全的清明祭扫。
惠民殡葬涉及更广泛群众
近年来,广西着力推进各项殡葬惠民政策,全区普遍实施面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和重点优抚对象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政策,其中,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平果县4地实现惠民殡葬政策对户籍居民和常住人口全覆盖。同时,不断增项、扩面、提标,减免项目由基本殡葬服务向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延伸,有效地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据统计,2014年以来,广西实行惠民殡葬政策的地区共免除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7800多万元。
自治区民政厅近日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殡葬事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指出,将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区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已经出台惠民殡葬政策的地区,逐步扩大惠民范围,增加服务项目,提高保障标准。同时,加快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逐步提高奖补标准。有公墓的地区都建立起节地生态安葬示范园(区),实施重点生态安葬补贴政策。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节地生态葬式葬法,节地生态安葬数量逐年提高,文明节俭、绿色环保的殡葬新风逐步形成。
加强殡仪服务机构软硬件建设
据介绍,2014年以来,广西全区先后投入福彩公益金和财政资金2.3亿元,安排新建殡仪馆11个、殡仪服务站9个、公益性公墓17个,加大对现有殡仪馆和公墓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打造了一批环境公园化、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的殡仪馆和公墓。
目前,全区已建成投入使用殡仪馆31个、殡仪服务站3个、公墓35个,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县(市、区)及其所在中心乡镇的殡葬服务网络体系。2017年全区火化率达29.04%,比“十二五”末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
2018年,广西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墓建设运营、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及丧葬用品销售等违法违规问题,开展为期3个月的殡葬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制定《广西经营性公墓建设及变更审批规程》,殡葬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各地全面规范殡葬服务和管理,持续改进行风,全区殡葬服务场所实现服务流程、服务价格、服务内容“三公开”,努力营造合法公平、诚实信用、价格合理的殡葬服务环境。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