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
地名标志是为社会公众使用而设立的标示地理实体名称的标志,是社会公益设施,属于国家法定标志物。地名标志设置工作30多年来,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到1995年,是地名标志设置的起步阶段,主要表现是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系统、呈现内容不统一。1995年以后,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大致经历了系统组织、标准化和范围全覆盖三个阶段。1995年12月,民政部、交通部、公安部、建设部联合发出《体球网在国道两侧设置地名标志的通知》,拉开了全国统一设置地名标志的序幕,逐步实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全国一盘棋,进入系统组织阶段。这一过程中,地名主管部门开始思考和逐步探索地名标志设置的规范化、标准化。1999年10月,GB 17733.1《地名标牌城乡》(2008年8月升级成为GB17733《地名 标志》)国家标准实施,我国地名标志设置工作进入标准化阶段。为推进国家标准贯彻执行,2000年3月,民政部、交通部、国家工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体球网在全国城市设置标准地名标志的通知》,用5年时间在全国城市设置标准地名标志。从2005年开始,根据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总体部署,民政部在全国部署开展县乡镇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县乡镇,范围显著增加,迈入全覆盖阶段。2006年12月,民政部全国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办公室印发《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2017年12月,《民政部体球网加强地名标志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印发。地名标志相关规章越来越完善,主管部门对地名标志设置、管护工作的指导思想、管理目标、实现路径和具体方法也越来越明晰。
实践证明,地名标志设置和管护是集中展示地名标准化成果的有效途径,是地名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依托,是地名信息流全程管控的关键环节,是地名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的双重约束下,我国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日益规范,地名标志在地名标准化、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不断增强。从整体来看,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成效显著,但仍有个别地方对地名标志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设置和管护工作相对滞后,制约了地名标志作用的发挥。以地名工作整体架构的视野对地名标志重要作用进行再认识,积极融入城市标识系统,进一步加快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衔接,全面激发地名标志潜在功能,以地名标志设置为抓手优化新时代地名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
地名标志是标准地名发布的现实渠道。地名是一种社会公用基础信息。地名管理工作的主线和最终目标是地名标准化。地名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必须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向公众及时、准确发布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标准地名发布有多种途径,如报纸公告、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但这些途径,受众相对单一,影响范围较为有限。通过地名标志这一媒介发布标准地名,具有受众更多、传播更及时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对地名标志内容进行了规定,包括必须使用标准地名,规范汉字书写和少数民族语书写,以及正确的罗马字母拼写等。随着规章不断完善和标准不断细化,对地名标志使用字体、字号、颜色以及各要素之间比例关系等视觉要素的约束越来越具体,地名标志的外在形式越来越统一。通过地名标志承载和发布标准地名的方式越来越科学,影响越来越广泛,地名标志发布标准地名的渠道优势日益凸显。
地名标志是空间位置指示的重要载体。地名作为地理实体的名称或者说一定地域空间的指称,在辅助物理空间组织的同时,逐渐形成自身的指位功能。随着时间推移,地名指示地理的位置越来越清晰,范围越来越具体,并在人的意识中逐渐固化下来,地名的指位作用越来越强。以指位功能为依托,以个体地名为关键节点,以地名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纽带,在人的意识中编织成一张地名信息网络,形成地名导向系统。地名标志(包含辅助地名标志)作为标准地名信息的物化形式,借助方向符号等辅助信息将地名的指位功能和导向作用在现实中呈现出来,是地名指位功能的重要载体。地名标志明确告诉公众“你现在在哪”“你周围是哪”,并能“按图索骥”到达需要去的目的地,成为最贴近社会公众生活的指位标识。另外,应进一步发挥地名标志本身的指位作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考虑将地名标志进行编码,编码与地名标志数据库中的地理坐标相关联,当事人只需告知应急机构地名标志编码,对方即可获得准确位置,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率。
地名标志是获取丰富信息的集中入口。地名标志呈现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需要而不断变化。早期的地名标志大多仅有汉语地名(少数民族地区标注地名的少数民族语拼写),后来不断完善增加了单一罗马化信息等。根据实践经验和公众需要,地名标志又增加了方向符号、门牌范围等信息,有些地方还增加了地名文化注释等。近年来,二维码、三维码等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应用在地名标志上,地名相关信息的供给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三维码采用了色彩和灰度来表示第三维,从而在平面上实现了三维码的表示,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相同的识别便易性和较好的安全性。在相同的编码面积上,三维码最大可表示的数据量是二维码的10倍以上。利用三维码等技术,在地名标志更小的空间内表达更广泛的内容已经由可能变为现实。地名标志不仅仅可以标示标准地名信息,而且成为获取丰富、延伸信息的入口。地名标志系统提供了一个现实世界的城市阅读目录,每一个地名标志个体就是一个阅读入口。
地名标志是各类信息交互空间的全新界面。当前,智能地名标志的理念越来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智能地名标志在传统地名标志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思维,通过增加智能模块按照需求实现不同功能。在智慧化城市背景下,智能地名标志不仅仅能够完成标准地名信息单方向发布,还能实现信息与公众互动、信息与信息互动,成为多种信息交互空间的全新界面。通过统一的平台,管理者不仅可以发布标准地名等信息,还可以通过增加智能终端等手段采集需要的特定信息,服务于大数据分析、应用。获得授权后,智能标志可以通过新技术手段实现与一定空间范围的人群实行信息交互,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公众可以通过与智能地名标志互动获取最感兴趣的信息。智能地名标志逐渐发展成为智慧城市中多种信息交互的信息岛。
(作者单位: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