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明 通讯员 杨胜喜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武溪镇红岩村是辛女与盘瓠的民俗传说发源地,95%以上的村民为苗族和土家族,是深度贫困村。2018年3月6日,湖南省民政厅帮扶工作队正式入驻红岩村。一年多来,省民政厅驻红岩村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村工作队)会同武溪镇党委政府带领红岩村干群脱贫致富,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奏响脱贫攻坚的山村交响乐。
拜群众为师,谱好驻村帮扶的“进行曲”
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
驻村伊始,驻村工作队员们就迅速转变身份,沉入基层融入红岩村群众中,他们实地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意愿,了解村民的致富想法。
走访多了,与村民的沟通便利了,村民有什么想法、要求,驻村工作队及时回应。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包宋德还记得,驻村不久,就接到村里一个外嫁女的微信,要求为其父母亲办理五保。通过微信视频交流,工作队成员耐心解释了特困供养对象政策,并进行了劝导,最终取得了她的理解,主动表示以后想办法多回家看看,对父母多尽赡养之责。
村子如何发展?产业如何聚集?驻村工作队拜乡贤为师,将民意的“观察哨”前移,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茶话会,向走出大山的老乡征集“金点子”,在问需、问政、问计中谋取凝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作为外来者,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村民打成一片,取得众多村民的信任,是驻村工作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驻村工作队承诺,群众急盼的事“优先办”。2018年8月,因重点水利项目施工,村公路损毁严重,驻村工作队及时组织铺路,化解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之苦。为了村子发展,一位村民主动拆除了自己家的老房子,建设村部楼。驻村工作队员商量,一致认为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大家努力争取了爱心企业为她捐建了新房。一年多来,一件件实事和好事,赢得了群众越来越多的信任和支持。
与群众共进,跳好脱贫攻坚的“广场舞”
进村不久,驻村工作队就达成共识,要激发党员群众的干事激情,让脱贫致富成为他们有意愿、有想法、有动力去做的“紧要事”。
广场舞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跳好脱贫攻坚的“广场舞”,同样需要“领舞者”。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决定,以业绩论英雄,用足干部所长。在推进150亩水果园基地建设中,村主任带头,驻村工作队着力跟进聚焦,让其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威信,成为村里发展的“领头雁”。
有了“领头雁”,群众也要跟上。由于对低保政策不了解,村民杨利民多次发牢骚。驻村工作队员李德辉上门走访,对照政策清单与他算“收入账”,一项项指出杨利民已经享受的政策、动态调整政策的原因。在化解杨利民心里的“堵点”后,工作队多次邀请他参加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日久见人心,杨利民从“不理解”转变为坚定的支持者。
针对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理解不透彻的短板,驻村工作队和武溪镇党委政府成立“红岩村精准扶贫宣讲所”。2018年6月25日,“宣讲所”挂牌成立并正式开讲,采取主题党课、专题宣讲、专家授课、交流心得、现场观摩、板凳会、田埂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村民对脱贫攻坚的认识提升了,意愿增强了,跟着“领舞者”的步伐,跳出脱贫攻坚新风貌。
为群众代言,放歌干事创业的“大合唱”
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红岩村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32.91%降至0.71%。未来,红岩村的发展之路该如何探索?
脱贫摘帽之后,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在红岩村召开厅党组会议,研究稳步提升脱贫质量工作,叮嘱工作队一定要一鼓作气,以赶考姿态推进驻村帮扶“三步走”,大力发展脱贫攻坚的拳头产业,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驻村工作队和武溪镇驻村干部、红岩村“两委”干部联合召开会议,谋划红岩村扶贫攻坚和党建重点工作,决定按照 “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急后缓”的原则,抓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机结合,厚培文明乡风,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今年初,曾在永州市江永县勾蓝瑶村担任过驻村工作队长的省民政厅干部江晓军,“整装再出发”奔赴红岩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江晓军带领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做足“山水”文章,加快形成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新种的150亩黄桃、200亩脐橙已傲立山头;新修的240亩连片稻花鱼基地田埂硬化全部完成,正在投产;新建成了1000头铁骨猪放养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
在红岩村,脱贫致富蓝图已经绘就,村民干事创业的路径已经打开。未来,驻村工作队将不断巩固脱贫质量,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全体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