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打造健康长寿常州 描绘幸福桑榆晚景

时间:2019-02-2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黄 瑶

  江苏省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连续多年将“优质养老工程”列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通过大健康类项目招引和建设,实现养老与医疗相融合、事业与产业相融合、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相融合,推动了健康养老服务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2月20日至22日,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带领由十余家中央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赴常州对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专题采访,全面深入地了解健康养老服务给老年人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策引领 构筑全时空健康养老服务网

  “新时代的养老服务要由生活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健康是最重要的要素,是所有老年人的刚需。”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日前在常州市调研时鲜明地指出。

  如何有效满足“健康养老”这一刚需?常州市将健康养老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出台《体球网加快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创12条路径,全面打通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的体制机制壁垒,出台了“1+6”的健康养老服务政策体系,通过减税降费、补贴、奖励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推动养老服务企业品牌建设和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搭建起覆盖机构、社区和居家的全时空健康养老服务网。

  金东方颐养园(以下简称金东方)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性项目。金东方采取CCRC养老社区模式,建有1789户老年住宅和500张床位规模的医院、500张床位规模的护理院,收住健康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近3000名,其中百岁以上老人4名。

  作为一家高端养老社区,金东方不仅硬件设施十分完备,在服务和管理方面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机制,通过健康管理、紧急救治、疾病医疗、康复护理、文化养生和有效机制保障的“5+1”医养融合模式,实现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既能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又能在健康出现状况时得到及时医治和专业护理。“每个入住金东方的老人都有一张卡,里面存储着老人的信息档案,包括健康情况、住院信息、饮食记录等,为保证老年人安全提供参考。”金东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比如,我们的浴室会根据老人的健康信息,给患有不同慢性病的老人配发不同颜色的手环,提出洗浴建议,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可根据手环颜色第一时间判断可能的病因。”

  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专业的照料和护理十分重要。金东方护理院有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社工、心理咨询师、护理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向老人提供全身心的照顾,同时实行“护护一体化”管理,即由护士领导护理员,全程管理老人的护理。

  在常州市福利院常福颐养园8楼,五六位老人在活动区唱着歌,不时地哈哈大笑起来。这里是失智症老人照护专区,共设有36张床位,目前入住14名老人,护理员和老人的比例是1∶3,由佰仁堂公司具体运营。“我们给每一个老人建立了一份档案,仅入住前的评估信息就有38张纸,从老人的童年开始做详细的了解。认知症老人的个人风险其实非常大,我们会对所有认知症老人每个月进行一次风险评估。”佰仁堂认知症小组组长冯霞说:“为尽量保存认知症老人残存功能,我们为每个老人制订了25份个性化的支持计划,并且每个月都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记者看到,这里的失智症房间布局采取疗愈性空间设计,全部朝南,保证有充足的阳光,同时卫生间的门采用斜角处理,让老人很容易就能看到,提醒老人自主如厕,墙壁上还悬挂一些老照片和“这就是我”的床头卡,最大限度地唤起失智症老人的记忆和认知能力。在失智症专区的小花园里,绿萝、大蒜等植物长势喜人,“这些都是老人们养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类似的‘工作’。”冯霞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下,大多数老人获得健康养老服务的途径主要是社区。桑榆堂是一家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与江南医院城区门诊部联动,为老年人提供10小时日间照料、24小时居家照护、康复训练、老年营养餐等一系列养老服务,老年人不离社区不离家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在桑榆堂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室内,身穿红色夹袄的吕淑青(化名)老人和其他几位老人围坐在桌前做手工。“吕奶奶今年75岁,半年前来到我们这儿,当时是介护级别,现在都能自理了。”桑榆堂护理部主任唐美兰告诉记者,这里老人的健康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有了很明显的改善。

  “如何整合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这是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业遇到的难点,也是健康养老服务能够有效落地的关键。”吴玉韶说。369养老集团的“整合照护”理念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思路。369养老打通了家庭照料护理、社区短托和机构长托的连接渠道,实现机构床-社区床-居家床-医院床的整合,集医疗、养老、护理、休闲娱乐为一体,实现以养降护、以护降医;建立了以护士为核心的IDT个案管理和慢病管理体系,以及以失能、康复、失智为专科的照护体系,为老人提供医护康养一站式服务。

  对大多数选择在家养老的老人来说,安全、舒适的宜居环境十分必要。天宁区茶山街道富强新村社区是个老旧小区,也是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小区。2017年启动宜居示范居住区改造项目以来,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富强新村社区工作人员李鸿告诉记者:“无障碍坡道和扶手、放大的夜光楼门牌号等适老设施让老年人住得更加舒心、放心。此外,社区还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住户进行了浴室防滑地砖、助浴扶手、助浴椅子等厨卫的改造。对特困老人、‘三无’老人实行改造费用全免。”

  目前,常州已基本构筑起完善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09家;老年病医院1家,康复医院6家,护理院15家;医养结合机构16家;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92.8%;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48万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困难老人由政府提供“养老服务包”,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0%。

  产业推动 触发健康养老消费市场新引擎

  可随意弯的汤勺、自带LED灯的放大镜、可折叠防滑手杖、各类防褥疮垫、大型助浴设备、分指握力器……在常州国际健康养老产品展示中心,常州本地及欧美、日本等近60家知名品牌企业入驻,产品涉及11大类2000余种。该中心致力于搭建健康养老产品线下线上商城,为国内康养行业提供整体的供应链服务,为康养地产、养老机构、康复医院、社区驿站提供运营级解决方案。

  “健康养老服务不仅是事业,更是产业,应把健康养老服务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引擎。”吴玉韶表示。

  近几年,资源整合、园区建设等举措强有力地推动了常州市健康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健康养老消费市场培育了肥沃的“土壤”。从2013年开始,常州市连续举办了六届养老产业招商会,推介优质养老项目80个、签约50个,着力加快推进建设茅山颐园、安信颐和等一批健康养老重点项目。

  目前,常州市重点规划建设5大健康养老特色园区。其中,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位于天宁区,主要依托福利院、德安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优质资源,打造“一街三廊五大功能片区”,即光华路健康养老服务一条街,京杭大运河运动休闲廊道、采菱港生态休闲廊道、丽华路慢行健身廊道,养老、医疗、康复、教育培训与产品研发服务功能区。

  河海街道养老特色街区则以居家养老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打造从机构到居家、线上到线下、覆盖全体老年人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格局。

  天目湖旅居养老区、茅山生态养老区则借助山水生态优势,积极打造旅居型养老服务集聚区。

  武进西太湖健康生命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制造、健康服务、健康旅游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目前已集聚了钱璟康复、中进、思雅等一批重点企业。钱璟康复作为国内生产养老产品的龙头企业,已研发450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连续多年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2018年,园区医疗器械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十三五”末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元。

  据介绍,常州全市已有康复辅助器具企业78家,年销售超100亿元,生产产品品类4000余种。2017年,常州被民政部等6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城市。

  除了以购买产品和服务为内容的健康养老消费,以长期护理保险为代表的金融类、保险类健康养老消费也在常州兴起。今年起,常州市联合太平洋、泰康、人寿和人保等四家保险公司,发展“金融+健康养老”“保险+健康养老”等模式,试点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补助、医保基金划转和个人缴费三部分组成,重点减轻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的费用负担,预计受益失能老年人1.6万人。

  养老事业是基础,养老产业才能开创老龄社会未来。常州市副市长陈正春表示,常州市将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发达、制造基础雄厚的优势,以康复辅助器具、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强链补链,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研发和市场拓展,不断做大做强养老产品市场,探索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农业+健康养老”“文化+健康养老”“体育+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拓展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空间。

  科技应用 提高健康养老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行动不便老人在家不想做饭怎么办?一个智能腕表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老人在家中有任何需求,只要轻轻按键,就可以转接到金坛区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平台工作人员会按照老人的要求派单。”唐美兰告诉记者,该信息平台可实现居家长者的无障碍沟通及定位,特别对于需要紧急救助的居家老人来说,它的作用不可小视。

  2018年,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委主任孙春兰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增加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近年来,常州市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健康养老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天宁区智慧养老服务指挥平台大厅,各种需求信息不断从电话的另一端涌入,呈现一片繁忙景象。据了解,该平台由国内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安康通运营,依托大数据信息管理,精准定位老人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健康管理、应急救助等十多种个性化服务包。安康通首创“互联网+大养老”生态系统,使智慧云中心、智能产品和线下服务形成一个闭环。

  吴玉韶认为,医养结合的“医”,更多的是指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一定是大数据、动态的,只有新技术才能承载它。”安康通采取“物联网+健康养老”模式,依托以色列纳塔力公司在物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远程健康管理与服务;推广采用血压腕表、定位手环、睡眠监测仪等智能穿戴产品,实现了对老人健康状况的全天候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向平台和老人家属报警,并在5分钟内派出最近服务人员上门进行紧急救助。

  “该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下单服务,还可以进行监督反馈,保证服务质量。”常州市卫健委宣传处陆人杰告诉记者:“平台工作人员每天要受理大约500个救助电话。”据了解,安康通首创“老人-子女-平台”三方联动模式,通过APP、电话、短信及上门服务等形式加强服务互动,老人可以自主地选择服务,更方便地维护权益,子女可以更容易关注父母的健康和生活情况,而安康通也可以更直接地接受老人及子女的监督评价并不断改进。

  智能健康设备在养老领域中也开始被广泛应用。“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什么?”康美健康云工作人员侯君向记者演示如何使用健康机器人。作为富强新村社区改造项目内容,康美云健康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被引入进来,并新增了多种适老用品体验功能,如全自动体检设备、智能养老机器人等。其中,全程健康管理平台可以对建档老人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进而制订促进方案,老年人的诊疗记录、用药记录、体检记录等信息也一并纳入。

  2018年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对养老机构实行备案制。对于健康养老服务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杨铁表示:“我们正在加快出台养老机构备案制和加强监管方面文件的步伐,同时由民政部门牵头,联合公安、消防、医保等部门对养老机构进行‘两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此外,我们还将积极贯彻近期出台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对不同等级的养老机构给予不同的补贴,进而激发养老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常州市还将在政策制定、部门协调、标准评估、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发力,不断提高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壮大健康养老产业,打造健康长寿之城,描绘幸福桑榆晚景。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2.28)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