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夏同杰,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带头人

时间:2019-02-1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胡 群

从漪汾苑社区开完服务网点建设工作推进会回来,已是晚上10点,夏同杰走进办公室,随手打开电脑,开始浏览各大网站。这个习惯,他坚持了20年,每天不论工作多晚,总要抽出一段时间,了解最前沿的社区理论知识,看看其他地方社区治理的先进做法。

作为山西省太原市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夏同杰深知,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和眼光带动社区发展,就不能算一名合格的领路人,他是这样想的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在社区这个岗位上,他将责任化为前行的动力,不断推陈出新。

十字路口的选择彰显为民情怀

1987年征兵季,自小就崇拜军人的夏同杰应征入伍了,4年的部队生活锻炼了他敢于接受挑战的性格。退伍回到地方后,凭着在部队的优秀表现,安置办从当年退伍回来的几千人里将其优先分配至民政局工作,刚满20岁的他成了民政战线的一员。当年的同事刘竹芳,评价夏同杰是质朴、刻苦、执着的代言人。

1998年,民政局成立社区服务中心,急需新鲜力量加入,那时他也可以选择去干休所。站在十字路口,夏同杰没有丝毫犹豫,主动申请加入社区服务中心。他说自己就是一名从普通老百姓走出来的干部,在社区工作,离百姓近,可以更多地为百姓做些实事。

中心成立之初,只有3名工作人员,面对近500个社区,夏同杰有过无从下手的感觉,但他很快调整好了自身状态。社区老年人多,他就把为老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可是,部门刚成立,资源少不说,协调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联系运营商,和第三方组织沟通协调,申请资金支持等,一趟又一趟的努力过后,以“爱心一键通”手机为载体的为老服务模式初见成效。

“心情不好按个‘1’,就可以和儿子、女儿说说话;遇到紧急事情按个‘SOS’,‘120’立马就能派人来帮助。”家住坞东社区的张茂盛老人拿着这部被他称为“神奇宝贝”的“爱心一键通”手机,满脸得意。

“这个手机是专门为老人精心设计的。”夏同杰向记者介绍。超大键盘、超大屏幕、应急灯、紧急求助键等,都是为方便老人使用,手机还有GPS定位、家政服务、紧急救助、特殊关怀等多项服务功能。

市民郑萍曾借助“爱心一键通”手机找回了她走失的父亲。“我父亲有健忘症,2013 年冬日的一天清晨,79 岁的他出去买菜,可临近中午还没回家,我突然意识到,父亲可能走失了。”郑萍说。事发后,起初很着急,但很快镇静下来。“父亲的‘爱心一键通’手机从不离身,我第一时间拨打了12349 社区服务热线,通过查询父亲的行走路线找到了他。”郑萍说。

“爱心一键通”手机方便了老人们的生活,老人们也用各种方式表达着感激之情。张茂盛老人写道:“启动爱心一键通,亲友在外如眼前;救助找人及时雨,衣食住行解了难;配置爱心一键通,全是政府给关爱;社区养老是靠山,社区服务放宽心!”读着老人寄来的感谢诗,夏同杰知道,“从事社区工作是他最正确的选择。”

用最笨的方法蹚出一条最实的为民路

作为一名规划社区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带头人,不了解社区的需求怎么行。夏同杰没有任何捷径,更无诀窍可言,就是一趟又一趟地下社区,走家串户,在每一条大街小巷中找问题、寻答案。20年来,他跑遍了全市600多个社区,甚至一天就要去十几个社区,用他自己的话说,“上下班的路上就会去社区转一圈。”

走访中,夏同杰看到大多数社区都在借用的民房、库房里办公,南海街二社区甚至把车棚当作办公场所,群众前来办事都只能在车棚外等候。彼时,国家尚未提出要提高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可夏同杰明白,如果连基本的工作场所都不具备,还谈什么服务群众呢。他当即决定搞好阵地建设,解决社区服务场所问题。经过和驻地街办多次沟通、协调,争取惠民资金,一幢上下两层,面积达673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建成了。“现在我们社区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15分钟便民服务中心、社会工作室、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室等配套设施,居民们都说住在我们社区很幸福咧!”社区主任贾飞满足地说道。

此后几年,夏同杰提出的社区服务场所改造计划在全市推广开来。办公条件的改善,不仅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形象,鼓舞了社区干部的干劲,也增强了社区的服务能力。在他的带领下,救助帮困、四点半课堂、残疾人康复治疗等多样化社区服务蓬勃兴起,服务范围明显扩大。“夏主任点子多,有他做我们的领路人,我们社区肯定会越来越好。”贾飞信心满满地说。

让夏同杰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下社区时,无意中听到居民抱怨“开证明还得特意去社区盖章,太麻烦。”群众的一句无心唠叨,夏同杰却上了心。回去以后,他满脑子就想着怎样才能让社区服务更加便民利民,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想法应运而生。

有了规划,如何推动实施,夏同杰绞尽脑汁,与残联、人社、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和服务商会谈,组织社区干部采集辖区居民信息。经过前期筹备,2016年8月16日,太原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全面启用。“低保救助对象不用去社区,只需登录平台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能立即开具出一份印有社区电子章的低保证明。”见记者还心生疑惑,夏同杰解释道,证明的格式都是提前录入的,如要核实信息还可以扫描证明上的二维码加以证实。

如果说大费周章研发这样一套信息平台只能开具证明,这可不是夏同杰的风格。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平台的作用,更好地推动智慧社区建设,他还将老年人公交卡办理、线上购物、家政预约、缴纳话费等功能纳入其中。

“平台以门户网站、微信平台、WEB应用、手机APP、12349便民热线等形式,将12349便民服务、政务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和服务监管体系等实现有效整合,向居民提供公共政策的网上查询、网上服务及日常生活服务需求的申请、派单、回访、评价等,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综合便民服务。”夏同杰介绍道。

如今,太原市建设智慧社区的脚步仍在前行,由他牵头研发的社区服务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山西省政府发文指出,要总结推广太原市社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的经验做法。

集众人之智惠百姓民生

一个人的智慧总归是有限的,夏同杰深知要取众家之长为己所用。他了解到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创建了适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夏同杰深受启发,“很多热心公益的民间组织因缺乏场地、资金,运营困难,但这些组织熟悉社区,如能培育这些组织,让它们更规范,政府再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来开展活动,将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夏同杰随即带队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当地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运作方式,并结合太原实情,提出了以“引领公益模式创新,助力社会公益发展,培育社会工作人才”为目标的发展模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7月,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公益孵化器启动。太原方舟社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是首批入壳孵化的社会组织之一,在此之前,康复中心因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和政策支持,运营甚是艰难,而且由于没有合法身份,还面临着随时会被取缔的危险。进驻孵化器一年以后,2012年7月,办了7年的康复中心,终于有了合法身份,并且更名为山西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

2012年年底,刚刚摆脱“非法”身份困扰的康复研究院,就获得了一个让孩子们更好康复的机会——去大连海洋馆和海豚来一次亲密接触。“海豚发出的高频超声波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激活作用,对自闭症的治疗有一定功效。”夏同杰介绍。

获取社会资助,招聘专业教师,承办政府项目……康复研究院在接下来的道路中越走越顺。如今,已经成功孵化出壳的康复研究院不仅在山西省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且还接待来自其他省市甚至国外的自闭症儿童来此训练。13年来,在该院参加训练的自闭症儿童超过550人次,接待自闭症儿童家庭1200余户。与此同时,发展壮大的康复研究院从未忘记自己的责任,积极组织策划募捐、慰问等其他类型的志愿服务项目,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孵化器不仅可以帮助草根组织发展壮大,推动城市公益事业发展,还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具有首创性和较强的示范作用。”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周玉萍评价道。

“这就像看着自己辛勤培育的种子开花结果。”夏同杰满是自豪。在孵化器的孵化下,一些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如心灵你我他——心理健康援助计划、life-灾难(矿难)安抚支援计划荣获全国首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实施类银奖。“现在,我们还引进了专业社会组织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心理关怀。”夏同杰如是说。

20年来,太原市各社区从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到拥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从群众办事“东奔西走”,到“一站式”搞定的智慧社区;从为居民提供基本服务,到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一路走来,夏同杰已从一位门外汉成为一名社区领域的专家,他说,这,就是责任使然!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2.1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