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围绕“人人慈善为人人”理念 打造城市慈善发展样本
广州“城市爱心GDP” 持续上扬

时间:2018-11-1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伟涛  通讯员 李国全

11月5日,首届中国善城大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会上发布了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率先把创建全国“慈善之城”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广州表现亮眼:城市公益慈善综合指数得分位居全国第二,比上一届跃升两位,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政府支持指数和地级市综合指数得分,广州也均为第一。

2015年以来,广州市围绕“人人慈善为人人”理念,以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慈善城市”为主抓手,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运作,社会参与,人人共享”的运作机制,打造出具有引领性的城市慈善发展样本。

广州慈善“政府支持”力度最高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由中国慈善联合会研发,被业界形象地称为“城市爱心GDP”。本届慈善指数的221个样本城市遍及26个省份,涉及的城市常住人口达6.35亿人,具备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城市爱心GDP”从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政府支持四个方面综合衡量一个城市的慈善事业发展水平。广州综合指数89.12分获得第二名,其中,“政府支持”分项,广州则以24.78的高分领跑全国,显示出政府部门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组织培育、资源对接、氛围营造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我国城市社会捐赠稳步增长,社会组织数量持续增加,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城市慈善事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的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根据指数分析结果,我国各地区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城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推动形成人人慈善制度环境

近年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创建“慈善之城”联动机制;在全国研发实施首个区域慈善指数,发布各区慈善指数报告,打造“人人慈善为人人”、具有引领性的城市慈善发展样本。

2012年,广州出台《广州市募捐条例》,开放公募权、规范募捐信息公开和监督,促进慈善事业蓬勃发展。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广州又先后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8份政策文件,制订《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2017-2020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发布区域慈善指数分析报告。

围绕创建“慈善之城”积极联动政府各部门,保障各项创建措施落到实处。引导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市慈善会、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等行业枢纽型慈善组织发挥支持作用和平台功能,形成“多方共建、协同联动”的组织体系。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和“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等慈善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在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开展寻找“慈善家庭”活动,为人人参与慈善树立身边的榜样。

人人慈善活动渠道顺畅便捷

近年来,广州市慈善主体持续壮大,人人慈善的支撑基石不断夯实。在培育慈善组织方面,广州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制度,并予以开办资金资助。目前,该市已有社会组织培育基地45个,重点吸纳入驻包括公益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1336个。在扶持力度方面,广州逐年加大投入,连续5年举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项目696个;出台《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全市188个社工站每年服务群众超过300万人次,全市注册义工(志愿者)人数超过221万名。

2015年,广州提出“慈善+互联网”战略,打造的“广益联募”平台成为慈善资源流通对接共享的“集善地”和公众触手可及的慈善便易平台,累计募集善款3.55亿元、捐款人数近22万人次。

突出慈善在新时代参与精准扶贫的职责,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活动募集款物达6.31亿元,创历史新高。

共同发布创建慈善城市行动纲领

在此次大会上,来自国内的50余个城市还共同发布《创建慈善城市·广州行动》,从密切配合党委、政府,优化慈善行业发展格局;完善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获得更多幸福感;成立慈善联合会等行业组织,提升慈善行业社会公信力;建立职业化、专业化慈善人才队伍;弘扬慈善文化,形成人人参与的慈善氛围;建立协作机制,促进城市慈善事业均衡发展等方面采取行动,动员各方力量,整合慈善资源,充分激发社会活力。

广州市还启动国内首个“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将推动落实《创建慈善城市·广州行动》,深入开展城市慈善事业的规律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为全国城市慈善事业提供理论支撑、政策参考和实践指导,推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11.14)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