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虎 董建国
今年初,江苏省宿迁市通过调研发现,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养老设施无法满足潜在的养老服务需求,一些低收入家庭渐渐难以承担日益加重的养老压力,子女外出务工影响空巢独居老人生活质量等问题。为此,他们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不断创新农村养老模式,逐步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让农村老人在晚年也能搭上幸福快车。
前不久,宿迁市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专业评估团队,对全市100余家农村养老机构进行运营质量综合量化评估考核,把设施设备、膳食服务、医疗服务、卫生服务、消防安全、心理服务、人文关怀等作为重点内容,对照《养老院服务质量自查和检查表》115项指标和《宿迁市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考核细则》严格对标检查,对4家不合格机构下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这是该市以“三个创新”为标尺,规范养老机构建设运营,为农村老人打造幸福晚年的一个具体举措。
全机构养老体系
创新“公建+民营”模式
“以前这里环境很一般,没有护工,打扫卫生都得靠自己。如今这里整个大变样了,吃住都舒心。护工大姐的服务也好。平时老人们在一起打打牌、锻炼身体,生活很丰富。”居住在洋河新区仓集镇养老服务中心的80岁胡继明老人说起现在的生活,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我是2016年10月接手运营的,在保障供养五保对象的基础上,还面向社会老人开展养老服务。”仓集镇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葛永和告诉笔者,他从政府接手了原有养老场地后,又投入资金按照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对敬老院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优化,老人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得到了明显提升。
“通过公建民营、总体承包、委托运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院运营管理。全市110家乡镇敬老院全部改挂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牌子,其中60家完成改革,引入市场主体社会化运营的16家,平均床位使用率从原来的37.8%提高到41%以上。”市民政局福善处负责人黄胜利介绍说,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87个,其中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原乡镇敬老院)110个、公建民营和民办养老机构77个。
同时,宿迁市还出台了《体球网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体球网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体球网印发民营养老机构提质达标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文件,从完善用地保障、税费优惠、政府补贴、人才激励等方面,为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市、县(区)两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有效提升了养老机构基础设施、消防安全等保障能力;建成养老服务安全智能化监管、第三方安全检查、24小时安全值班、“1+1”关爱照料服务实时监管等系统。
改变传统养老方法
创新“互联网+养老”模式
养老问题千头万绪,但衣、食、住、行、医是最基本需求, 其中吃饭问题当属首位。尤其是农村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买菜、做饭等看似简单的家务对他们而言都成为日益繁重的负担。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在宿迁市宿豫区锦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找到了答案。
8月28日早上七点半,86岁的刘兆云老人结束晨练,拿着保温饭盒,来到离家不远的助餐点,凭借二维码便可领取一份早餐,“两个馒头,一个鸡蛋,还有稀饭和小菜,这早饭既方便又健康。”
“我们为每位居家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低保户以及空巢老人发放一枚专属二维码,扫描二维码便可以在虚拟养老院的系统里看到老人的信息。”宿豫区民政局福善科负责人潘晓光告诉笔者,宿豫区初步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据了解,该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399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个、虚拟养老院5个、老年人助餐点249个。“《宿迁市12349居家养老服务优化方案》明确,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助餐便利服务、助急关爱服务、助洁安康服务、助安保险服务等服务项目,市、县(区)两级财政承担相关经费。”市民政局老龄办负责人黄东告诉笔者,为支持和鼓励助餐点发展,根据当年助餐老人人数,对助餐点给予奖励。其中,单个助餐点每年为老人提供助餐人数达到2000-5000人次的,给予0.5万元奖励;达到5000-20000人次的,给予1万元奖励;达到20000-50000人次的,给予3万元奖励;达到50000人次以上的,给予4万元奖励。
“无论是生活照料、社区日托,还是代购物品、医疗康复,甚至紧急救助,一个电话全都能搞定。”黄东说,宿迁已构建起市级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平台开通“12349”24小时服务热线,为居家老人提供信息咨询、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社会服务项目,打造社区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
探索医养融合之路
创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模式
对于一些身患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找一个既能看病理疗又能养老的地方是再好不过的事。医养结合,在宿迁已经成了一种发展趋势。
医养结合,能为老人带来怎样的服务?“我在宿城区龙河镇养老服务中心住了几年了,这里环境好、饭菜可口,还有护理员陪着聊天,我感到很幸福。”沈庆连老人指着床头的呼叫器告诉笔者,“我们这里有医生和护士,一有紧急情况,按一下呼叫器,他们就能赶来,非常方便。”
目前,像沈庆连这样在宿城区龙河镇养老服务中心安度晚年的老人有近百名,闲暇之时,老人们可到棋牌室、书画室、老年教室进行娱乐,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
笔者注意到,在龙河镇养老服务中心已配备自己的医务室和必备的医疗器材及专业医护人员。据服务中心负责人赵宇介绍,虽然是镇级养老服务中心,但他们同样可以为入住老人提供全天候的康复护理服务。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模式和重要方向,近年来,宿迁积极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鼓励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全市经认证合格的医养结合型护理院有12家,市、县(区)民政部门逐步推广试点经验,力争在1到2年内让全市所有乡镇养老服务中心都具备医疗护理条件和护理能力,能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我们将加快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单独设立养老护理院,或在院内增设养老护理型床位或病区。同时,推动养老机构医保定点资格认定。”黄胜利表示,宿迁还将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向居家社区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配备医务室、康复室等,鼓励基层社区、村居卫生室与其签订合作协议,为老人就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