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上海社区分类治理助推垃圾分类新时尚

时间:2019-04-1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王正玲 张 俊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城市每一项涉及全民的动作都在考验基层社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垃圾分类难度较之禁放爆竹烟花等难度更大,它涉及每个人日常行为习惯的改变。基层社区是如何接手并解决这一难题?日前,在长宁区召开的“新时代上海社区工作法论坛”探讨了这一问题。

  由上海市民政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办,长宁区民政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承办的论坛上,长宁、嘉定和杨浦区等多个社区介绍了经验。

  长宁区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抓手,将售后公房、普通商品房、涉外商品房小区等小区特点和治理难点,编制形成“三清单一攻略一导则”,即“问题及需求”“社会资源”“公共服务”三张清单和“社区分类治理攻略”“社区分类治理绩效评估导则”,为基层社区工作者指明解决难题的方向和路径,因地制宜地将“绣花”精神和精细化治理的思路融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一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新路。

  在售后公房小区和动迁安置房小区,突出抓好“人”的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特别是党员骨干志愿者的作用,聚焦上班族、承租户、家政人员、儿童、有意见居民等“五类重点人群”,通过反复上门走访、“小手拉大手”、自编情景剧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手把手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分类,并通过现场值守促进自觉分类,真正使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主体,使广大群众“既愿分、也会分”。

  在大多数高层商品房小区和涉外商品房小区,突出发挥业委会和物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楼层内“撤桶”,暂时无法全部撤除的,逐步实施“减桶”或“加桶”,尽可能在“两难”中找到“两全”办法。同时,在垃圾箱房改造过程中开展各种协商,各负其责、联动协同,在有些小区,垃圾箱房甚至已经成为了新的居民社交空间。

  而在老洋房小区,针对老式弄堂比较狭窄,先天不具备设置垃圾箱房的条件,创新实施了“上门收集”模式,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和措施清单,实现“一类型一办法”“一小区一方案”。

  目前,长宁区实施“两定”(即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小区,居民参与率超过95%,投放准确率超过9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43%,垃圾分类新时尚正在长宁蔚然成风。

  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在会上说,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环境议题,更是一个社会治理议题,关键在共建共治共享,核心是全社会参与。要坚持以群众为主体,让每个居民群众都投身其中、当好主角,从“迟疑的观望者”变为“积极的行动者”。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4.19)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