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河北行动

时间:2018-09-2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刘鹏程 通讯员 王仲岭 郭幸梅

河北省环抱京津,健康资源丰富,交通网络通达,区域资源禀赋造就了其在积极推进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中特殊的角色担当。如何顺应形势,加大政策创新、机制创立和功能创建力度,如何整合资源、增强养老服务核心保障能力,如何推动区域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日前在河北省蹲点调研期间,专程走访了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试点地区——沧州市、廊坊市的部分养老机构,一探究竟。

性价比优势逐年凸显

68岁的张树华来自天津市,一年多前突患脑中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这种护理等级,在天津的多数养老机构,每月需支付医疗费、护理费1万多元。妻子韩女士一筹莫展,整日以泪洗面。在几十公里外的青县康泰养老护理中心,她看到完善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条件,尤其是低于天津市区1/3的价格,韩女士当即决定留下来。半年多过去了,张树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一天天康复起来,搀扶着可以下床走几步,韩女士也学到了不少护理技能。

康泰养老护理中心依托自身二级甲等医院,整合集团旗下医养康复资源,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小有名气,吸引了周边市县109名老人入住,其中9人来自北京,19人来自天津,很多山西、山东等地的老人也慕名而来。

任丘市距离京津均为150公里,距雄安新区仅30公里。坐落于此的华北油田任丘矿区养老康复中心目前收住了70位京津地区老人,一位随女迁到雄安新区的老人,也经多方打听住进了这家机构。

位于泊头市的福星园老年公寓也是试点项目单位,截至目前,累计收住老人1256次,其中10%左右来自京津地区,还有5%的老人来自全国各地。老年公寓为老人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加之价格亲民,越来越受到京津老人的青睐。

医疗“短板”变长项

如何吸引京津老人入住,如何留住老人的心?位于廊坊市东燕郊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或许最有发言权。

燕达国际健康城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仅一河之隔,距离北京CBD不到1小时车程。然而,曾经入住的北京老人也寥寥无几。燕达人开始反思,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考虑最多的是就医问题,如何把首都的医疗资源引进来?

2014年以来,燕达医院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协和医院展开紧密合作。先后组建燕达医院、燕达康复中心、燕达养护中心、燕达医学研究院、燕达医护培训学院等五大版块。

2016年10月,燕达养护中心成为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项目”。2017年初,燕达医院成为“北京市参保人员持卡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同年5月,国家人社部确定燕达医院为“首期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同年10月,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跨省异地养老”的1000多名北京籍老年人,收到了每月100元的交通补贴,“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也实现了首次异地刷卡支付……

医养融合的步子不断加快,为燕达聚拢了高涨的人气。燕达养护中心设置床位1万张,分两期建设,一期设置的2300张养老床位已全部住满,有98%为京籍老人,二期8000张养老床位现已建成,今年10月1日起开门迎客。

区域协同发展迈入快车道

记者注意到,最新发布的《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新纳入了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依照该方案,四地将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经验交流、品牌共享、标准共建、产业对接等方式,谋求区域养老服务业整体水平提升,不断增强区域内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显著的变化,不仅于此。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改革步入深水区,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政策风向标更加显著,惠民政策本位思想逐步突破,政策外哺和互惠互利机制逐步明朗,“政策跟着户籍走”,各项补贴和扶持项目也不断跟进,吸引着河北省各地的社会资本逐步转移到养老服务领域。

“这种协同机制的建立,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打通了政策壁垒,推进了互学互鉴。”廊坊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建光乐见其成,“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对标京津两地,不断提高全市养老机构建设和服务水平,有效承接京津外溢的养老资源,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做出了努力,为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夯实了根基。”

据悉,北京通州、天津武清和河北廊坊三地民政部门近期正在谋划召开“通武廊”养老工作协同发展第一次联席协议,务实推动三地养老产业转移和升级,造福区域更多老年人。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9.27)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