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瑶
我国老年人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随着年岁增高,计生特殊家庭老年人在基本生活和情感慰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困难。据四川省宜宾市相关统计,仅其所辖长宁县就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4327名,其中,失独老人、伤残老人305名;有集中供养需求的210名,有日间照料需求的1235名,有居家服务需求的2882名。
为破解计生特殊家庭老年人养老问题,宜宾市率先在长宁县探索实施“三个一”关爱模式,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方式,为这些特殊老年人撑起幸福无忧的晚年生活。
编织一张“基本生活服务网”
针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养老意愿,长宁县分类提供机构集中供养服务、社区托养服务、居家上门支持服务,铺设了一张满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机构、社区、居家基本养老需求的服务网络,实现供需平衡、精准对接。
公办机构兜底。长宁县依托19个公办敬老院,建设计划生育家庭集中养老服务中心,为计生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巡访探视等养老照护服务。结合个人以及家庭意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计生特殊家庭中的伤残老人、失独老人免费入住公办敬老院,提供“吃、穿、住、医、乐、葬”一体化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支撑。长宁县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6个,为计生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针对性地提供助医、膳食供应、个人照顾等养老服务。
社会养老补充。长宁县将民办养老机构作为计生特殊家庭养老照护补充形式,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专项扶持政策。政府与养老机构商定入住优惠额度,优先吸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入住,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自给制”养老模式。
开通一条“绿色健康通道”
长宁县有效整合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志愿队伍等多方力量,共同发力为养老服务事业保驾护航。
派驻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集中养老服务中心派驻医生,定期为集中供养老人进行基础体检,做到“有病早预防、治病能及时”。
开展慢病管理。对于分散居住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每月上门随访,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建立慢病管理台账,掌握病情进展,协助及时就医。
实行“两免四优”。全县公立医院对失独家庭老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实行“两免四优”,即“免挂号费、免诊疗费”和“优先挂号、优先诊断、优先取药、优先住院”。
打造一支“专业服务队伍”
加强养护队伍建设。对养老照护人员、计划生育特殊老人家庭成员进行医学、护理、急救知识培训,提升老年照护能力,累计开展分散培训、上门培训共计820余次。
发挥老年协会作用。鼓励和引导老年体育协会、老年门球协会、老年舞蹈队等20多类老年协会,通过组织开展“送文化进社区”“送服务到家”等活动,积极参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为老服务。
丰富志愿服务队伍。长宁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党员服务队,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定点联系、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组建医疗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在身边”义诊活动21次、上门问诊400余次。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和社区志愿服务队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提供上门探视和家政服务。
长宁县“三个一”模式犹如雪中炭,让计生特殊家庭老人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浓情关怀。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