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转?接?联?动
——南京市探索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创新之路

时间:2018-10-1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冯  佳

如何立足本地实际,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以社区为阵地,实施社区治理创新?江苏省南京市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供需互动、社会参与,推进“转、接、联、动”,努力探索出一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践之路。

“转”

政府转职能。第一,顶层设计。近年来,南京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社会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项改革发展文件,明确“三社”的功能作用。第二,厘清权责。通过社区服务项目购买实践探索,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理顺“三社联动”的权责关系。第三,制定规则。出台“三社联动”系列相关文件,制定社会工作督导实务,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运作规范,为“三社联动”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门转事项。市政府出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市财政公布6大类280项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向社会赋权,社会承接起基层事务治理服务职能。司法部门社区矫正、调解,妇联社区女性、少儿服务,卫计部门社区早教服务等下沉到社区的服务事项实施购买服务。市民政局制定购买服务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推进局机关处室具体性事务能转则转,每年购买服务经费达700余万元。

社区转形态。第一,社区减负增效。出台社区减负的七项规定和实施细则,设置社区工作准入“正面清单”及不予准入“负面清单”,使社区致力自我管理、公益事业、纠纷调解等13类履职事项。每年定期开展新进社区事项准入审核和社区证明类盖章事项准入审核,准入结果向社会公布,让居民知晓、供社会监督。第二,街居体制改革。实施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明确街道在指导社区建设、组织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职能。建设集政府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和自治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街镇社区服务综合体,制定《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通用目录》,涵盖民政、人社、计生等8方面119个服务事项,实施“一门办理、一口受理、一站办结”。

社工转身份。试点将社区公共服务站事项梳理,形成项目,通过招投标服务外包,激励社区社工从准体制内逐步转到体制外、从社区社工逐步转向社会社工。目前,南京市有10%的社区社工转型为社会机构社工,出现了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一批品牌社工机构。

“接”

设计项目接。第一,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社会组织高效承接。市、区、街成立“三社联动”服务基地,民政、财政联手,市区两级1∶1配套推进公益创投。为老:一些专业养老社会组织形成连锁,在社区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小:放学来吧、4点半课堂遍布城乡社区;为残:提供心理疏导、智障康复、社会融入等服务;为困:一家亲、互助社、社区基金会借力企业等社会资本,服务困难人群;参与:一些社区居民自发建立“社区互助会”,居民参与从被动转向主动。此外,教育、卫生、矫正、专业调解等各类专业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高校资源逐步聚焦社区,渐呈燎原之势。第二,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社会组织陆续承接。探索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既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并在社区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政府由“买岗”转向“买项目”,政府瘦身,社区添力,越来越多部门资源向下由自发渐转自觉。第三,社区自治服务项目,社会组织协助承接。社会组织协助居委会调研居民需求,统筹、协调社区内外社会组织活动场所、活动安排,引导居民积极自治。社区发动志愿者,成立备案类社会组织,协助居(村)委会工作。

专项培育接。对应民生业务热点难点领域,先后开展养老服务类、为小服务类、特殊困难类、调解治理类等社会组织专项培育。目前,全市共有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近1.2万个,每个社区均有10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

挖掘资源接。与南京14所设置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高校成果转化基地,设立面向大学生的社会工作创意梦工厂,开发、设计、参与社区项目,实现人力、才智、项目有效对接。与6家主流媒体签订合作协议,与扬子晚报社共同举办寻找最美社工活动。与专业化机构合作在社区延伸,开展养老、康复、义诊等专业服务。截至目前,共资助扶持2000多家社区社会组织,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带动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

提升能力接。率先出台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意见,试点建立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每年举办社会组织能力培训,提升其承接项目、专业服务、经营管理的能力。实施万名社工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市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12人。

“联”

平台联。第一,载体联。南京从规划源头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社区用房,市规定办公面积低于20%,为民服务面积大于80%,其中4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50%以上面积用于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街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社会组织服务面积不低于60%,其中社会组织中心交由支持性社会组织专业运作。第二,洽谈联。2013年以来,借鉴市场招商引资理念,每年举办南京社区暨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洽谈会,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搭建对接平台。前四届“社洽会”,全市先后拿出7300多个服务项目,与社会组织面对面洽谈,涉及资金1.6亿元;今年第五届“社洽会”,全市拿出项目2000多个,涉及资金5000多万元。第三,招标联。市、区民政建立招标服务平台,市通过招投标,由第三方专业招投标公司承接所有项目发布与招投标工作,推进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建立项目评估专家库和社会组织服务资源库,链接服务需求与供给。

机制联。第一,规则联。与财政联合出台公益创投工作实施办法,明确项目实施、资金标准以及监督管理等具体标准,尤其是明确管理费用不超过项目总资金10%,明确10万元以上项目须有2名专职社工承接。同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每年发布年度重点扶持类项目清单,引导全年公益创投具体项目开发与立项。第二,督导联。建立了督导专家库,既有长期从事社区建设工作研究与实务的高校专家,也有具体从事社区工作以及社区服务项目实施的社工人才、居委会主任,对每个中标项目配备一名督导,全程跟踪指导监理,同时,明确社区居委会对本社区项目实施的指导协调与监督的主体责任,既作为第三方参与合同签订,也对项目实施方全程指导管理,使社会组织、社会人才与社区居委会紧密合作,提升服务效能。第三,评估联。对所有中标项目,引入第三方开展中期与结项绩效评估,其中社区居委会评价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占60%以上,对评估不合格的,中止项目,并将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开展服务的绩效评估纳入社会组织信用记录。

组团联。第一,市区联。通过市区资金配比、载体建设规划,纳入督查机制,有效带动区级民政三社联动发展,形成一体推进效应。第二,部门联。联手市委组织部推进全市社区服务用房全面达标。与卫生、政法、信访、妇联、团委、科委等多部门联动,制定相关社会工作服务的专项政策。第三,单位联。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市救助站等事业单位开发社工岗位,创办社工机构,就近承接社区服务,实现社会业务破墙服务,辐射社区。

“动”

对接需求,供给互动。明确规定,项目必须对接社区需求,并由社会组织来承接;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社会服务项目,必须征求项目实施地社区、街道意见,确保居民群众需求得到有效对接。

人才引培,专业互动。社会组织承接社区项目,为社工提供就业岗位。通过项目落地、组织壮大,引进培育一批本土专业社工人才,社区服务效能提升。

激活参与,协商互动。“三社联动”机制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协商互动。市委市政府《体球网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明确协商内容、主体、程序、成果运用等,物业管理、环境保护、停车安保、平安稳定等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均纳入协商范围。社区论坛、社区议事会等一大批社区协商民主活动在全市蓬勃开展。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10.12)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