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心语中心:让残障孩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时间:2019-01-3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赵晓明

临近春节,北京市西城区心语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心语中心)院内,心语中心创始人熊燕和大家一起在几棵苹果树上挂好了大红的福字和五颜六色的气球,给院里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氛围。

书画义卖,情暖残障孩子的心

进入心语中心,熊燕笑着迎接每一位前来的残障人士父母、书画家和企业家。由于熊燕失去了双臂,很多熟悉熊燕的朋友给她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刚刚进入办公室,残障孩子李清(化名)就四处寻找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山水画研究院专职画家杨勇。待到看清杨勇的位置,李清一点都不见外地冲杨勇喊:“杨老师,您答应给我画的画可别忘了,我还等着给爸妈看呢。”

听到李清的话,一屋子的人都笑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导师陶古打趣:快点画,谁让你昨天就答应人家孩子了呢。杨勇笑着点头,俯下身子作画。没承想一转头,李清早已跑出去玩了。

陶古脱下羽绒服,挥毫泼墨,“心怀感恩”四个隶体大字跃然纸上。写完,陶古指导工作人员把字平放在桌上,防止污损。陶古告诉记者,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参加类似活动。2017年11月,陶古参加首都书画名家公益宁夏行活动,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同心县等多地,为残障孩子进行书法、绘画方面的指导。

“残障孩子进行书法、绘画学习,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陶古说,更重要的是,一幅书法、绘画作品的完成,有助于帮助残障孩子培养自信心,找到存在的价值。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李文龙说,从残障孩子的家长、奉献爱心的企业家、孩子言谈举止、参加活动的书画家身上,感受到浓浓的真诚。

陶艺培训:为残障孩子打开通往艺术的“窗子”

活动现场,身穿蒙古族盛装的残障孩子宋泰博(化名)一上台,就获得了满堂彩。宋泰博在陶艺老师指导下制作的非洲土著人形花插,以180元的价格被爱心企业家买走,这让宋泰博有点小得意。

熊燕告诉记者,心语中心与众达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垚淼瓷艺馆合作,对残障人士进行陶艺培训,在揉、搓、拍、压的训练中提升残障孩子的专注力,开发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陶瓷高级工艺师杜康每周抽出2天的时间,到心语中心为残障孩子们授课。杜康觉得,对这些孩子而言,学习陶艺有一定的劣势。比如,最基本的搓泥条,健康的孩子只需要一节课、45分钟就做得像模像样,可残障孩子需要经过3天的练习才能做好。

“但也应该看到,残障孩子们学习陶艺也有一定的优势。”杜康告诉记者,他教健康孩子做陶小猪,孩子照着老师提供的样品模仿,大多做得中规中矩。可残障孩子却不同,充满想象力,经常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居然做出只有两条腿站立的小猪,效果不错。

以宋泰博为例,他制作的非洲土著人形花插,将把手当做面具的双耳,用白瓷泥做出眼睛鼻子和嘴巴,脸部用传统的泥条盘筑手法排列成圆筒形,既是装饰品,又具实用性。这样的作品赢得众人的点赞。

情感交流:让残障孩子更好地发展

看着在台上唱歌、跳舞的残障孩子们,65岁的李忠霞深感欣慰。

退休后,李忠霞的时间完全奉献给了家庭。父母、公婆平均年龄92岁,需要人长期照料。儿子钱正(化名)自理能力很差,出去工作家里人也不放心,就这么耽搁下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忠霞接触到了心语中心。现场考察后,李忠霞和爱人决定在心语“试一把”。2018年6月15日,李忠霞把钱正送到了心语中心。

到心语中心之前,钱正在家里动辄吵闹,最严重的一次还把屋里好多家具给砸了,李忠霞头痛不已。“没想到,到了心语中心,2周回一次家,居然不吵不闹了。”李忠霞说,7个多月、218天,发生在钱正身上的变化让李忠霞终于放下了心。

李忠霞告诉记者,钱正的情绪稳定了,在心语中心学习陶艺、绘画,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简单解决饿不着、跑不了的基本问题。放下心后,李忠霞有更加充裕的时间照料4位90多岁的老人,家庭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不少。

钱正的伙伴李之华(化名)是一个很难和别人沟通的孩子,家长费心费力不说,效果还不好。到了心语中心之后,做陶艺、学画画,李之华逐渐喜欢和老师、同学沟通了。李之华的妈妈说,到这里半年后,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面部表情都丰富了不少。

在活动现场,李忠霞招呼着其他残障孩子的妈妈一起到厨房帮厨。看着宋泰博在台上跳舞、和伙伴聊天,他的爸爸妈妈在台下一脸笑意。这里,已经成为他们的家。

熊燕说,自己虽然没了双臂,但一直致力于支持更多的残障人士彰显自我价值,活出更有尊严的生命。心语团队从内心树立起服务他人的意识,引导更多的公众接纳和支持残障人士,最终实现残健共融和谐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30)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