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婷婷 通讯员 崔艳丽
“一年来,我们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加快推进‘五大民政幸福工程’建设,民政服务对象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这是前不久,在2019吉林省民政工作会议上,乔恒厅长总结2018年民生成效时提到的。
吉林省民政厅厅长乔恒
当前,虽然全省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但在落实民政工作职能新定位、新要求,擘画2019年工作蓝图时,吉林民政仍然坚持将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把继续深入实施“五大民政幸福工程”列入总体思路,提出具体措施。
这种抓住“幸福工程”持续深入开展的劲头,让人仿佛看到了吉林民政人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而奋力前行的身影。
现在,跟随他们的脚步和思路,领略吉林民政此前的探索和2019年新蓝图。
乔恒厅长在靖宇县调研扶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
“四兜”增强版,为幸福感再添“底气”
“我们老两口每个月有低保、有补助,有党的关心,还有好多照顾政策,日子过得可舒心哩!”孙玉英老人的脸上写满了开心和满足。
“低保户、贫困户孙志宽的老伴孙玉英身体有残疾,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为孙志宽家全额资助缴纳了新农合,还有超市购物卡,每月免10度电、5吨水等低保家庭的一些优惠待遇,加上产业扶贫发放的收益,他们的生活肯定有保障,脱贫更不是问题。”长春市二道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于春介绍说。
抚松县受助困难群众向县民政局赠送锦旗
吉林省兜底保障脱贫攻坚的“四兜”模式和“四个一批”做法,在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或由民政部作为典型经验转发到全国各地。兜住收入水平、兜准救助对象、兜实保障待遇、兜牢保障底线,从不同角度聚焦“兜底”责任。与此同时,通过“无力脱贫”兜底一批、“支出核减”纳入一批、“重点保障”改善一批、“脱贫渐退”扶助一批,从不同层面实现脱贫目标。2018年,所有市、县农村低保标准均高于3600元扶贫标准,1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纳入农村低保范围,9.3万低保范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民政部新“三定”方案中,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正式列入民政部门职责,将原来的“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拓展为“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民政部门兜底保障的服务对象范围显著扩大了,肩负的责任使命更加繁重了。
乔恒厅长在长春市调研社会救助工作
面对新的职责定位和要求,吉林民政的回应是:标准更高、织网更密、保障更准。
2019年,吉林将继续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确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同时,将加快出台《体球网进一步完善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加强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完善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启动社会救助对象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细化临时救助分类、分档标准,规范实施“一事一议”机制,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备用金制度,实现在乡镇(街道)开展临时救助100%。
增强版的“四兜”和“四个一批”,将使新年度脱贫攻坚的步伐稳健更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升更多。
社区文化大餐,为居民和谐幸福再“加码”
“其实,我们老百姓就爱看老百姓自己演的节目,晚会的节目都体现了我们身边人身边事,特别接地气。”长春市吉通社区的贺双在观看完晚会后兴奋地手舞足蹈。
这到底是一台啥样的晚会,竟然得到了老百姓如此高地评价?
“幸福杯社区风采秀春节晚会”,一场无大腕、无明星的只属于社区邻里的大party!
省老年大学教师到社区辅居民学习京剧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吉林一直致力于打造“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社区文化产品。
“我们团虽然排练出了一些受到社区居民称赞的作品,但离优秀作品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非常渴望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双进’活动使我们不离社区就能得到省老年大学老师的面对面辅导,真是太好了!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力争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大餐’”。长春市九圣祠社区白桦林舞蹈团负责人王桂勤信心满满。
王桂勤提到的“双进”活动,是指前不久吉林省民政厅联合省老年大学开展的“学校师资力量进社区,社区文体骨干进大学”活动。省老年大学选派优质师资力量深入长春市10个社区,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辅导活动,并专门在学校为社区文艺骨干开设了美声唱法、电子琴、民族舞等7门培训课程,对来自全省17个县(市、区)、149个社区、2个养老机构的889名文体骨干进行集中培训。
长春市南关区九圣祠社区艺术团排练节目
这便是作为“五大民政幸福工程”之一的“幸福社区工程”,落地在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提升文化气质,彰显社区颜值,让居民站台前、作主角,实现全民参与,共享社区阵地建设成果,使居民成为“文化人”。
吉林省早在2017年启动“幸福社区工程”之时,就将社区文化建设列入总体目标,旨在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程度,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群众系列文化活动。在引导居民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理念及表现形式,精心打造社区文化品牌,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机构改革后,民政工作中的“城乡社区建设”职能拓展为“城乡社区治理”。而在城乡社区治理范畴中,社区文化建设在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省民政厅和省老年书画协会组织书画家到延边州图们市为农村老年人赠送书画作品
正因如此,2019年吉林民政将着力烹制更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大餐。开展第三次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健康生活·悦动吉林”幸福杯社区风采秀活动,集中展示幸福社区建设成果,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同时,继续开展社区“双进”公益活动以及“社区阅读空间”建设。
这一道道散发幸福滋味的社区文化“美食”,将带给社区居民更多发自内心的欢乐。
叠加新举措,让农村养老更有质量更有爱
“老人在这儿挺方便的,儿女也省得惦念。想吃啥,他们就点,我来给他们买。一周保证吃一顿鱼,吃的方面不用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老年托养所里住着9位老人。白天的时候,几乎看不到老人们的身影。托管中心负责人、村妇联主席张春玲说,老人们到时间了会回来吃回来住,其他时间自己可以随意安排,白天都会出去溜溜弯、聊聊天,让自己过得开心随意些。
吉林省经过2年的尝试目前四个试点托养所已发展到了120张床位,入住70人。松原市民政局副局长邢彦奇说,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度很高,实现了农村养老不离乡。同时,为了把价格降到最低,托管所全部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只需缴纳成本费就可入住。目前运行的托管所每人每月都不超过500元。
“‘养老大院+老年协会+集中托养+志愿者+信息网络平台’,五位一体的农村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经几年间反复实践摸索,更好地满足了空巢、高龄、失能半失能农村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的愿望。
松原市宁江区河西村老年人在村养老服务大院打牌
在2019年民政重点工作的部署中,吉林对于农村养老工作在以往坚持创新试点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一系列新的加强举措——
继续实施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三年整合改造提升计划,支持20个福利中心完成跨乡镇整合改造,支持40个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建设项目,支持100所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50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或互助养老站点添置“助浴”设备。持续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建设,今年年底前建成数要达到村总数的60%。探索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巡视探访制度,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留守老年人开展关爱服务。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功能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养老机构。
由这些举措可以预见,随着养老服务体系软硬件的逐步完善,吉林省农村老人享受的服务将更有质量、更有品味,将承载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来源:中国社会报微博20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