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温暖孤残儿童世界的一束光
——记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员费英英

时间:2018-12-2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晶晶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先进工作者、党的十九大代表……在很多人眼中,年仅35岁的费英英,身上有太多光环。

而在她眼中,自己只是孤残儿童护理队伍中的普通一员,自己从事的工作只是万千职业中平凡的一种。

走近她的工作,发现孤残儿童护理工作日复一日的繁琐与辛劳。16年,5800多个日日夜夜,费英英参与了1400多名孤残儿童的护理,帮助800名孤残儿童被爱心家庭收养,回归社会。这些孩子每一小步成长的背后都凝聚着她和同事们超乎寻常的爱心、细心和耐心。

与费英英对话,她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照顾好她的孩子们。这颗朴素的初心犹如一束光照亮了孤残儿童的世界,温暖了孩子们原本不幸的人生。

平凡之中饱含真情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广深公路西乡段边的一座小院——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是费英英工作了16年的地方。

“英英姐姐,英英姐姐……”她刚进福利中心主楼的大门,五六个孩子赶紧围上来,有的扯着她的衣角,有的挽着她的胳膊,抢着与她分享自己的经历。费英英一个个热情地回应他们。坐在轮椅上的孩子被隔在外边,她看在眼里,走过去,蹲下身拉着他的手,嘱咐他好好吃饭、睡觉。

“英英姐姐”,孩子们最喜欢这样叫她,对她来说,这是世界上最甜蜜的称呼。午后的阳光打在她和孩子们身上,落在他们微笑的脸上。

这些瞬间是费英英无比幸福的时刻。然而,从事孤残儿童护理工作最初并不是她笃定的选择,她也有过犹豫和挣扎。

16年前,19岁的费英英从重庆民政学校(现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区康复专业毕业,与18位同学一起应聘到刚刚成立的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父母希望她守在身边,并为她在浙江湖州老家安排了安逸的工作。然而,一心向往外边世界的费英英,希望能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成家立业。

但现实远没有理想中那样美好。作为第一批员工,福利中心刚起步,各种硬件软件设施条件比较差,工作条件很是艰苦。

更难的是,负责护理的孩子90%患有脑瘫、脑积水、先心病、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等疑难杂症。这些孩子大多数是被父母遗弃,是从车站、码头、大街小巷、垃圾堆里捡来的。尽管从民政的专业学校出身,对有关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但是真要长期护理这些孤残儿童,对于刚毕业的他们来说,是一道难熬的心理关口。

与照顾普通孩子相比,护理孤残儿童要更费心。喂养没有吞咽功能的孩子,需要将食物一点一点滴进他们的嘴里,一顿饭下来个把小时是常事;给行动不便的孩子洗澡,尤其给大孩子洗澡,要使出全身力气抱起他们,一天两次澡,腰酸背痛到不想走路。长时间的弯腰,让费英英和同事们大多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喂饭、洗澡、换尿片,24小时轮岗,还要三班倒,工作琐碎强度又大。

没有编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800元,而一墙之外的世界车水马龙,处处繁华,遍地机会。

不出3个月,一起来的18个同学陆陆续续辞职了。费英英也慌了神,这份工作又累工资又低,每个月家里还要补贴她2000元。看不到未来的出路,她想找领导换一个工作岗位。当时她手里有计算机等级证、文秘资格证、康复护理证、办公自动化上岗证等从业资格证书,哪怕辞职,换一个轻松的工作也不是难事。

正当她犹豫不决时,福利中心的孩子宝新奇改变了她的想法。有一天,费英英带着奇奇去医院看病,走着走着,孩子突然不走了。她顺着孩子的目光看去,前面一个小朋友左手牵着爸爸,右手拉着妈妈。奇奇抬头怯怯地问:“英英姐姐,为什么我没有妈妈?”奇奇的眼神一下子戳痛了她的内心。她一把搂住孩子说:“奇奇,福利中心是我们的家,我就是你的妈妈!”

几天后,费英英正忙着给小朋友分饭,突然有人扯她的衣角,回头一看正是奇奇,他仰着头怯怯地叫她“妈妈,妈妈”。她的眼泪瞬间涌上来,明白了“妈妈”这个称呼在孤残儿童心中的重量。

费英英积极乐观,性格直爽,说话干脆利落。但一见到孩子们,她总是轻声细语,一说起孩子们的故事,她经常流眼泪。

2003年春节凌晨2点40分,是费英英永远不会忘记的时间。

那晚,外面烟花璀璨,万家团圆。她从保育部主任手里接过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病症的早产儿,费英英唤她小兔子。即使过了15年,她仍清楚地记得小兔子被抱在怀里那么小。费英英陪她在医务室打点滴,突然小兔子发病,医生虽尽力抢救,但最终也没能把孩子从死神的手中拉回来。医生向她宣告,2点40分,小兔子死亡。

费英英给小兔子换上新衣,裹上一个有小红花的被子,用一块崭新的白毛巾盖住她,一边流泪,一边心里默默地祝福她再也不要有疾病和痛苦。

那晚,送走小兔子,在漆黑的楼道里,费英英为这个还没有满月、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的小生命大哭了一场。

那晚,她更深地理解了自己工作的价值,能有机会陪伴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成长,温暖他们孤独的灵魂,是自己莫大的荣幸。

费英英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发自内心地认可了孤残儿童护理员这份职业的价值。19岁至35岁,费英英整个青春都扑在了孩子身上。即使各种荣誉加身,她仍没有想过离开,为了给予这些孩子们妈妈般的爱,她愿意与他们永远在一起。

很多人敬佩费英英16年对孤残儿童护理事业的坚持,但在她看来,这不是坚持,因为坚持有很痛苦的意思,而她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并从中得到了很多慰藉和幸福。

费英英常说,“我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能为这些更需要爱的孤残儿童贡献我的光和热,让我有了一种并不普通的自豪感!”正是对孤残儿童护理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饱含真情。

平凡之中孕育奇迹

11月份,是福利中心孤残儿童小观山的生日。大家为他和同月份出生的小朋友们举办了生日派对。

“姐姐,我今天过生日,你看老师给我的鸡蛋。”小观山开心地炫耀着他手中的鸡蛋。虽初次见面,但他一点怯生生的感觉也没有。

“有残疾的孩子,一般看见陌生人都要躲起来,可是我们的孩子一点都不怕,还热情地与人打招呼。”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蒋技科说起护理的孩子们满是自豪。

因为在宝安区福利中心,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姓“宝”,背后更大的寓意是,每个孩子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宝,独一无二的宝。

费英英一直坚信,孤残儿童护理员是用爱孕育奇迹的职业。

小观山4岁被遗弃,送来时患有严重的脑积水,一直都是费英英负责照顾。一天,她正在休假,中心突然打来电话说,小观山病情加重,要马上手术。费英英马上赶回单位将孩子送进手术室。手术后,小观山昏迷不醒。费英英守护在他身边,焦虑紧张,彻夜未眠。第二天,小观山仍然没醒,费英英一边给他洗脸、换衣服、用棉签蘸水喂他,一边呼唤他的名字,一直熬到午夜。没怎么吃东西的费英英又困又饿,只有不停地喝白开水。第三天下午,费英英在给小观山喂水时,发现他的手指动了一下,连忙不停地叫他。10分钟后,小观山睁开了眼睛,虚弱地说:“英英姐姐,我在梦里听见你叫我了。”

看到小观山从生死关口挺了过来,费英英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费英英对小观山照顾得无微不至,下班后经常跑去看他,他也很依赖费英英。如今的小观山,身体越来越好,性格活泼开朗。

福利中心一位脑瘫患儿,手指痉挛,蜷在一起,掰都掰不开。然而,费英英和同事们发现她对钢琴弹奏很感兴趣,一边帮她按摩康复,缓解手指僵硬,一边去找音乐老师给她辅导。一天,她们突然听到从音乐教室里传来的琴声,跑过去一看,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手指僵硬的脑瘫患儿能将曲子弹奏得如此流利。看到这种场景,她们又惊又喜,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行动不便的残疾儿童迈出了一两步,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吱呀呀说出一句话,脑积水的孩子能眨一两下眼睛,腰部乏力的孩子能坐一两分钟,智力障碍的孩子偶有一点回应……孤残儿童的点滴进步,都能让费英英和同事们感到奇迹和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欢喜。

然而,这些奇迹背后是费英英和同事们对孤残儿童犹如妈妈般的关爱和呵护。

在照顾小观山的时候,正值中秋佳节,费英英都没顾上问候一下父母,是邻病床家属的提醒,她才想起当天是中秋节。费英英打开手机,17个未接来电,都是远在家乡的妈妈打来的,她赶紧把电话拨过去,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她忍不住哭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对不起,妈妈。我在照看一个生病的孩子,他没有妈妈……”

在父母眼中还是孩子的费英英,却成为30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

在爱的哺育下,福利中心的孤残儿童乐观开朗,更令费英英感动的是,孩子们也用爱来回应她。

一位瘫痪小朋友自己舍不得吃,为费英英偷偷留下了别人送的巧克力,第二天,费英英去看她,她从床垫下摸出两块巧克力,塞在费英英手里说:“英英姐姐,给你。”虽然巧克力已经融化了,但在她心里比蜜还甜。

用爱回应爱,在福利中心,费英英看到过很多感人的场景。

几年前,福利中心把一个先天性肢体残缺的孩子寄养到一户爱心家庭,寄养到3岁后,有一户爱心家庭正式收养了他。当收养妈妈来福利中心回访时,为了感谢寄养家庭对孩子的照顾,她特意带了一本相册送给寄养妈妈,里边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寄养妈妈也绣了一对“好人一生平安”的抱枕,送给收养妈妈,感谢她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家。看到这一幕,费英英泪流不止,这份无疆的大爱让她深受感动,让她更加珍惜和感恩这份职业带来的幸福。

看着自己一点一点养大的孩子被爱心家庭收养,费英英心里犹如割肉一般不舍,但是她知道,福利中心再好,也不如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有爸爸妈妈。一想到只要对孩子最好,她也就释然了。每当爱心家庭发来被收养孩子们成长进步的消息,那是费英英最幸福的时刻,她经常翻出来一遍一遍地看。  

费英英陪伴福利中心很多孩子们从襁褓的婴儿,一步步成长。走路、说话、读书这些难忘的成长瞬间,她都亲身见证。到自己的儿子,她却陪伴很少。上下学接送、陪伴参加课外活动,不是爸爸陪,就是外婆陪。

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主任梁语休与费英英共事多年,从没见过她因家里的事耽误工作,也从没见她因为家里的事情犯愁,却见她经常为福利中心的孩子们上学、康复等问题着急。

费英英说,看到这群孩子,什么想法都没有,就是想陪在他们身边,不放弃他们,亲近他们,就这样一丁点一丁点地拉着他们慢慢长大。

愿陪孩子慢慢长大——这是天下母亲对子女最为朴实最为真挚的爱。但对福利中心的孩子们来说,这份爱并不平凡,因为它超越了血缘,孕育了奇迹。

平凡之中创造极致

在费英英眼中,孤残儿童护理工作虽然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但将这份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也是一种不平凡。

福利中心300名孤残儿童,每个孩子的名字,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安静得像个天使,她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多才多艺,喜欢唱歌”,甚至每个孩子的性格喜好,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保育部的同事们由衷佩服费英英的记性好。其实,“记性好”背后是她对这份职业的用心,更是她对自己职业素养的高要求。

16年的一线护理经验让她知道,做好孤残儿童护理工作,仅靠爱心、细心、用心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

有一年冬天,福利中心接收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体重刚过一公斤,头还没有费英英的拳头大。大家疼爱地叫她“老鼠妹”。

因为是早产,她发育不好,那个时候,中心还没有保温箱,费英英和同事用灌了热水的奶瓶包上几层布放在她的腋下,防止烫伤,并多带她晒太阳。她一次只能吃二三十毫升的牛奶,费英英就每隔一小时喂她一次。喂之前都先按比例配好牛奶,用手背试好温度,小心翼翼地抱着她,然后轻轻把奶嘴放到她嘴边,一滴一滴喂她。“老鼠妹”睡不踏实,费英英就抱着她,哼唱歌曲哄她安睡。

通过科学喂养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老鼠妹”的身体越来越好,脸色红润了,10个月的时候长到了10斤,白白胖胖,非常可爱。

很多人对孤残儿童护理工作不了解,认为护理孤残儿童就是简单照顾孤残儿童的衣食。然而在护理孤残儿童的实践中,需要很多专业知识。脑瘫、脑积水的孩子如何康复,需要康复护理知识;如何走进孤残儿童的内心世界,需要心理知识;如何教育幼儿,需要学前教育知识……

对于提高孤残儿童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费英英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她先后考取了孤残儿童初级、中级和高级护理员资格证书,经过努力,还拿下了孤残儿童护理技师(初级)资格证书,力求孤残儿童护理技术上精益求精。不仅如此,她还拿到了中级社会工作师、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将相关知识技能融入到孤残儿童的日常护理中。她还努力争取各种培训的机会,涨知识,开眼界。

曲嘉,费英英在重庆民政学校的同班同学,也是比她晚几年来到福利中心的同事。她说,费英英在学校时就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工作之后,即使工作很忙,她也会抽出各种时间学习。

被问及紧迫感来自哪里,费英英说,在护理孤残儿童的实际工作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问题,如果不解决,孩子就会遭受各种痛苦。只有提高专业技能,才能让孩子们减少痛苦,生活得更有尊严。

为了这份初心,她一刻都不敢停歇,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也正是凭着这份初心,费英英从社区康复专业的中专毕业生成长为孤残儿童护理领域集康护教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

谈及所获荣誉,费英英永远不会忘记感谢保育部整个团队的无私付出。而对于保育部的成员来说,费英英是她们学习的榜样。

在保育员吴燕葵眼中,费英英从来没有私心,诚心诚意手把手教大家护理技能,作为保育部副部长,她发挥了传帮带作用。

在她的带动下,保育部的护理理念不断更新,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保育部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费英英有个心愿,她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孤残儿童护理工作,能认同这份职业的专业价值,从而让更多年轻的孤残儿童护理员留下来。

近年来,费英英走进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等民政院校,讲述孤残儿童护理工作的点点滴滴,鼓励他们能够在孤残儿童护理事业中成长成才。

出于对孤残儿童护理事业的挚爱,费英英愿倾其所有,将这份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彰显孤残儿童护理员的专业价值。

平凡之中凸显本色

2017年10月18日,费英英以党的十九大代表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当国歌奏响的那一刻,她禁不住泪流满面。作为社会福利事业战线上的党员代表,她深深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视,作为30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她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孤残儿童的特殊关爱。那一刻,她为远在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孩子们感到幸福,为从事这份阳光事业感动自豪。

尤其当听到体球网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体球网民生福利事业的种种阐述,如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时,作为基层民政人,费英英内心更是深受鼓舞,感觉心里有团火在燃烧。

此时的费英英深刻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一名孤残儿童护理员,更是一名党员,她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党员的初心,什么是孤残儿童护理员的初心。她告诉自己永远不要忘记当初留下来的本心——给予孤残儿童妈妈般的爱,让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长大。

费英英也时刻牢记,作为来自基层的党员代表,她有责任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给基层群众,把党对民生福利事业的关爱之情传达给基层群众。会议闭幕回到工作岗位上,费英英一刻也没有停歇,立即奔赴深圳市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学校、驻地部队密集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每到一处,她都会向大家介绍她挚爱的福利事业,分享她作为基层民政人的初心——从事孤残儿童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温暖和阳光的工作,她有信心在这个阳光事业中焕发更多爱的光芒,帮助更多的人。尽管各种任务繁重,她仍然利用空余时间做义工,参加志愿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宣讲中,费英英经常被问及是如何从一名基层劳工成长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她的回答是保持一颗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

原宝安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白政瑜,亲眼看着费英英从懵懂的小姑娘成长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回忆起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0年前组织的一次活动上,活动结束很晚,看见费英英大晚上在路边等公交车,白政瑜便把她送回福利中心。10年后,费英英以党的十九大代表身份从北京回来,白政瑜又代表组织接机送她回福利中心。说起他们的相遇,他很是感慨,看到费英英的成长,他更是欣慰。在白政瑜眼中,费英英用坚守、责任、拼搏体现了一名党员无私奉献、对党忠诚、艰苦奋斗的本色,她的成长更离不开组织对她的培养。

作为改革前沿阵地的深圳,给了费英英这样的普通劳工成长成才的土壤。2006年,费英英成为深圳市宝安区民政系统第一名劳工党员,2017年,她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荣誉的获得,社会的认可,使费英英更加对孤残儿童护理事业深深感恩,并成为她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对于孤残儿童护理工作,她赤诚热爱,倾其所有,做到极致;作为党员,她不忘为民爱民初心,将党和国家的关爱送至基层群众一线。

面对荣誉,费英英始终有一颗平常心。她说,无论自己获得过什么荣誉,她都要回归到平凡岗位,因为她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是给予孤残儿童妈妈般的爱,自己的本色是一名普通的孤残儿童护理员。


■ 采访札记

向平凡坚守致敬

本报记者 张晶晶

采访前,了解费英英都是从她分量十足的荣誉出发。不料,与她对话,“平凡”却成为她回答中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

走近她的日常工作,发现孤残儿童工作岗位着实平凡——喂饭、换尿片、洗澡,日复一日的繁琐重复。然而,她的工作又是这么不凡,护理的孩子们大都是被遗弃的,并身患残疾,需要克服的困难着实不易。

如果仅是为了一份工作和收入,费英英根本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与她同在保育部的同事聊天,惊诧于很多保育员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10年、14年,甚至与费英英一样从未离开。问及原因,答案质朴而感人至深:这些孩子已遭受巨大的不幸,如果我们也离开,那谁来照顾他们呢?

在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不幸,但我们也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费英英和同事们用整个青春给予孤残儿童光和热,用发自内心的善良,甘守平凡工作岗位,将妈妈般的爱融入到照顾孤残儿童的点点滴滴中,融入到对专业技术的精益求精中,犹如一束光为这群原本不幸的孩子们照亮了未来的人生路。

与费英英一样,很多基层民政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凭着一份发自内心的善良和一份朴素的初心,数十年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真情真爱温暖服务对象,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平凡坚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承诺。他们犹如一束束光,不求照亮整片天空,只盼以微薄的光和热温暖他人。这种于平凡中见崇高、点滴中见真情的情怀,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民政人平凡朴实的本色,看到了他们在平凡世界中的精神闪光,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抬头仰望,致敬!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12.29)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