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喜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的《体球网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精神,湖南省常德市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大力倡导和推行火葬,探索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以及深埋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目前,全市8个经营性公墓都已经开辟了生态安葬区,并对实施节地生态安葬的市民实行了奖补。如何让节地生态安葬走得更远更好,值得进一步探索。
文明丧葬新风正在兴起
哀乐低回,礼仪人员将可降解骨灰盒缓缓放入花坛墓穴中,铺上花瓣,庄重落葬了12位逝者的骨灰。这是2017年11月7日常德市万金陵园举行的首届节地生态集体安葬仪式,整个仪式没有焚香、烧纸,仅用音乐与礼仪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缅怀。“爸爸一生简朴,思想开明。自从得知常德要推出节地生态安葬,就早早跟我们说好,身后丧事一切从简,要进行花葬。我们尊重他的意愿。”武陵区丹洲乡刘民进(化名)的父亲是12位下葬逝者之一。刘民进父亲生病后就曾到万金陵园考察过墓穴的情况,坚持要“化作春泥更护花”。
节地生态安葬既满足了安葬需求,也是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和保护。以万金陵园为例,该园自1993年开园以来,先后推出骨灰安放、树葬、草坪葬、少数民族遗体安葬和壁葬五大类,设有壁葬廊、树葬区、小龙区、仙富苑、名人苑、人文纪念苑等十余个区域,已安葬骨灰、遗体2万余具。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是园内的花葬,不单独立碑,采用可降解骨灰盒,3个月后骨灰盒充分降解,土地可循环利用。目前,常德市有限的公墓土地面积和日益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让节地生态葬的推广显得刻不容缓。
节地生态安葬推广遇难题
曾几何时,一个墓穴动辄数万元,甚至高达十万元,让老百姓感叹“死不起”。节地生态安葬的出现,让这种现象发生很大转变。2017年,全市各级公墓共安葬骨灰5371具,其中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有2270具,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42.26%。“对于人生的解读,我觉得应该活着精彩即可。身后,愿归自然谢人间,但求山水共做伴,化作故乡的一抔土、一滴水,多好啊!既造福我们的这座城市,又泽被我们的子孙后代。”30多岁的市民王威怀揣着这份美丽而朴素的祈望,说他将来就要选择节地生态葬。
节地生态安葬在推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说服人们在殡葬习惯上移风易俗。2017年底,家住武陵区的张先生到万金陵园为亲人选择墓地,陵园的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节地生态安葬。张先生和兄弟姐妹商量之后,最终还是放弃选用花葬、树葬等生态葬式,选购了传统墓地。张先生坦陈了他的顾虑:“生态环保好是好,但如果我真的选择了生态葬,亲人朋友会不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说我心疼钱?而且,一些生态葬式是骨灰直接入土,还有些是用可降解骨灰盒,这很难让人接受。”万金陵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众多节地生态葬式里,壁葬是市民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种方式。“壁葬的价格是传统墓葬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虽然面积很小,但是骨灰盒、骨灰都是保留着的,这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改变观念还需正确引导
石门县秀坪园艺场秀山村红白理事会的成立,就是转变村民观念的一个良好开端。秀山村修建了集中办丧点,村民办丧事统一由红白理事会承担,村民办一场丧事就能节约几千元的开支。从2014年开始,常德市在规范管理好传统丧事的基础上,采取奖励激励的方式,积极推进节地生态殡葬。各区县(市)正在成规模地修建树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并将建设情况和节地生态安葬率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和公墓的年检指标。安乡县、石门县、澧县和临澧县等地通过奖励激励的方式积极推进节地生态殡葬,开展了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试点,对迁入骨灰堂和平坟深埋的分别给予1000元和3000元奖励。
常德市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建议,要改变丧葬陋习,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改陋习树新风。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村规民约约束,社会舆论监督,创建活动激励等方式引导。同时,政府根据群众的需求逐步完善殡葬服务,加大乡镇和村(社区)集中办丧场所和农村公益性墓地、社区骨灰堂建设力度,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覆盖的殡葬设施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