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黄丽军 把一腔青春热血献给救助事业

时间:2018-05-1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文 李璞琼

“我尽了这份责任,心里才觉得特别踏实。”

这朴实的话语来自浙江省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综合业务科副科长黄丽军。作为一名有着12年军龄的老兵,他大半青春在部队度过,转业之后,他将这一腔青春热血奉献给了救助事业。

入门  从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开始

刚到救助管理站时,黄丽军被分配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负责流浪未成年人的户籍甄别工作。当时的他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分陌生……

凭着部队里的一股子拼劲,他努力向书本学习、向老同志学习。渐渐地,他对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有了新的感悟,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救助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着重做好他们的教育转化、关爱帮扶、回归安置和源头预防工作。救助一名流浪未成年人,关系其身后千千万万期盼幸福的家庭。

“只要我们将热情与智慧倾注于这些流浪未成年人,只要我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他们一样会像花朵、小草、树苗一样郁郁葱葱,茁壮成长……”从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6年多来,他立足本职岗位,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效果显著的青少年保护工作、独具匠心的未成年人户籍查询工作都彰显出他对救助事业的热爱,对祖国未来的关切。

精进  成为一专多能的救助能手

2015年6月,黄丽军调整岗位,从未保中心来到综合业务科。经历了第一次的“身份转变”,对于这一次的转换,可以说在思想上、意识上、行动上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规划好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正值杭州站业务甄别工作人员新老交替、甄别技术别开生面之际,黄丽军虚心向老同志学习,熟练掌握了工作流程、甄别技术,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团队一起解决了多项棘手的业务难题,被同行们誉为“听风者”,和同事们一道为实现杭州救助工作“三零两低一高”(零事故、零投诉、零死亡,安置率低、滞留率低,周转率高)的新局面做出了贡献。

黄丽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窗口值班、护送和巡查等一线工作中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基于他的出色表现,在2016年中层干部选拔中,他脱颖而出,成为了综合业务科的副科长,在窗口值班工作中,也担当了组长的重任。同时,他还担任了设在站内的110社会应急联动平台的组长。

在日常工作中,他坚持“先救助、后甄别”“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根据求助人员的情况和救助需求,开展保护性、帮扶性、关爱性救助,做好24小时的求助人员的接待、管理、服务和教育工作。求助人员中不乏出现有思想偏执、情绪不稳的情况,对待他们他都热情服务,谈心交流,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使求助对象解除顾虑,顺利地处理好问题。帮助和温暖每一位受助人员,像对待亲人一般,从不嫌脏、嫌苦、嫌累、嫌麻烦,为他们洗澡、梳头、喂饭、换衣、陪护看病;与他们耐心交流、倾听疾苦;冒着酷暑严寒和疾病传染的各种危险,将他们安全护送返乡。凭着对工作的执着与坚守,他诠释着对救助工作的热爱,一次次地圆了多少家庭的团圆梦。2016年4月,他和业务科的同事根据一点线索,经过多次排查后找到了中山北路露宿母子的户籍地址,并第一时间千里护送将这对母子护送返乡,该事件得到了广大媒体的报道,并在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心底  沉淀着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救助对象的期许

由于救助工作特殊的性质,定点医院、公安部门和救助管理站,是黄丽军最熟悉的工作场景。一年下来,经黄丽军手查证身份并顺利返乡的疑难受助对象就有90余人,工作节奏加快,最大的变化就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变少了。2018年的除夕,黄丽军又是在值班窗口,与自己班组的5名组员还有20多名受助对象一起度过,在救助管理站工作7年来,这已是他第三个没回家的除夕。对于父母与妻儿,心中不免有愧疚之情,这份牵挂让他更加理解流浪乞讨人员回家心切的心情,“想到他们能在春节前顺利回家,就觉得很开心、很值得了,就算第四年、第五年除夕还要留下来,我也会继续安安心心地值班。”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5.15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