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倾尽为民之力 善谋百姓福祉 ——社会事务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综述

时间:2019-04-0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卢 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在救助管理、殡葬服务、婚姻登记和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事务领域实施多项惠民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想有个家 让救助服务更有温度

  当我们在家中享受天伦之时,可否想到还有那么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徘徊在寒冷的街头,遥望着万家灯火而无所适从。流浪在远方,并不像文艺作品中那样浪漫,他们也想有个家,也想回到家。

  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准确把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定位,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救助能力,仅2018年就救助146万人次。

  截至2018年底,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已发展到1623个,覆盖全国95%以上的地级城市、50%以上的县(市、区),机构床位数达10万余张,从业职工2万余人。

  民政部建立了26个部门组成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配合,统筹资源及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多地开设“救助大讲堂”,交流学习甄别技术、完善寻亲方法,引进人脸识别等现代技术,实现无法查明身份救助对象信息100%上传全国救助寻亲网、100%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工作常态化,先后帮助6600多名救助对象成功返家。

  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有饭吃、有衣穿、不受冻,各地民政部门跨年度开展冬春季专项救助行动已成常态,通过公布救助热线和救助途径、设置救助引导牌、增设救助服务点、动员基层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等方式,积极拓展救助服务渠道。全国救助管理机构每年6月19日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进站参观,了解救助管理工作情况。各地积极探索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在站内提供专业服务,或委托符合条件的福利院、敬老院、精神病院等机构,协助做好长期滞留人员照料服务。

  各地认真贯彻《体球网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救助保护和教育矫治并重、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兼顾、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结合的基本原则,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并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措施。先后开展了“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和“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共帮助64483名流浪未成年人返校复学,学龄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明显减少。

  人生最后一站 让告别更温暖、绿色和文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许多人对人生最后一站的美好向往。既让每个人有尊严地告别这个世界,又使青山绿水存留人间,一直是殡葬改革追求的目标。

  殡葬作为最基本民生事项,政府保障职责日益凸显。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完善管理、服务、设施,在殡葬领域努力保障并改善民生,殡葬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殡葬基础全面夯实。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进一步促进殡葬事业发展、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规范重大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殡葬管理条例》正在修订。从源头治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规范公墓管理和殡葬服务市场秩序,加大殡葬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健全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发改委、民政部、中国残联印发《“十三五”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专项支持殡仪馆和公益性安放设施建设。深化殡葬改革、补齐殡葬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和规范殡葬服务管理取得新成效。

  殡葬改革不断深化。开展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局中统筹推进丧葬礼俗改革,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强化,文明丧葬新风延伸到广大城乡社区。殡葬活动在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凸显现代文明特质,节地生态安葬、低碳文明祭扫方式被广泛接受。把殡葬改革纳入全面从严治党重要内容作出部署,强化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及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丧葬观,在丧葬活动中体现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见证新人神圣一刻 尽心经营甜蜜事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家庭是社会的单元,和谐的家庭更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颁证制度见证着新人的甜蜜爱情,家庭辅导挽救婚姻于悬崖边缘,千千万万的家庭背后,有着民政人的祝福与守望。

  2018年,全国共有婚姻登记机关6377个,其中省级17个,市级189个,区县级2881个,乡镇级2988个,共有婚姻登记员2万余人,办理婚姻登记1010.8万对。全国婚姻登记信息数据已达2.8亿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婚姻登记全国联网审查功能,与国家税务总局等10多个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婚姻登记诚信体系逐步建立,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30个部门联合签订了《体球网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婚姻登记服务全面拓展,修订出台《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积极推广颁证制度。出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行业标准,积极化解冲动离婚等现象。推动婚俗改革,助力脱贫攻坚,指导地方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构建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反对利用婚姻敛财,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每年平均有4万中国大陆居民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华侨缔结姻缘。各级民政部门将维护跨国婚姻、两岸婚姻和两地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与塑造我国政府良好形象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婚姻家庭交流,增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政府和人民对我国的了解。

  残疾人福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体球网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总书记的话温暖人心,也为残疾人福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近年来,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加强资金保障,完善服务供给,促进产业发展,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2016年出台《体球网贯彻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目前已惠及1000余万困难残疾人和1100余万重度残疾人,年发放资金约250亿元。2017年出台《体球网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大力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智障与精神病人福利机构(含复退军人精神病院)236家,床位数8.8万张,职工数近3万人,年末在院人数7.2万人,特困人员、流浪乞讨及贫困人员中精神障碍患者的机构康复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保障。

  社会事务工作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社会事务发展状况体现了相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体球网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社会事务工作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逢时。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4.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