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冉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乡村振兴发展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跨越式的、创新性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着养老、扶幼、未来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带着这样的关注,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大学生村官”王萌萌,这位安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基层代表,从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说起,谈了自己的看法。
给农村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体验
“农村养老是一个大问题。”王萌萌拿自己举了个例子。
“我的家在农村,我爷爷那一辈的人就是身体失能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在他们的思想里,有儿有女,去住养老院很没有面子,代表着儿女不孝顺。”在祖辈的老思想老传统里,养儿防老还是主流。“我们那里的养老院,一个月1500元一张床位,不是住不起,爷爷和其他老人就是不愿去住。”
随着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交流更加通畅频繁,思想也有了转变。“到了我爸爸这一辈,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子女,养老完全靠家庭就兜不住了。生活不能自理时,他们是能够接受住养老院的,可对养老院的条件也有更高的要求。”王萌萌露出了一个无奈的笑容。“现在的农村养老院基础设施相对差一些,有的只能保证最基本的吃和住。”
针对这样的现状,王萌萌提出了她的想法:“我建议农村建立公建民营的养老综合体,除了满足老人的吃住需求外,将医疗、康养、文娱等项目也放进去,给农村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体验。”
“当然,满足这样的需求,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的投入,特别是用地这一块,我建议可以将废弃的小学校舍、旧厂房等进行改造,既节省用地成本,也减少了土地浪费。”
不应把孩子推向社会,而要想办法把父母拉回孩子身边
“我们安徽是个人口外流的大省,跟很多地方一样,留守儿童问题比较突出。”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王萌萌对身边事深有体会。
近几年来,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屡见报端,每每戳中社会的痛点。除了生命安全需要得到保障,他们的情感与精神更加需要来自父母的抚慰与陪伴。
2014年,江苏省盱眙县刑警对该县人民法院法官姚月梅诉苦:“县里留守儿童长大后沦为罪犯和成为犯罪对象的比例较高。”姚月梅随机走访了多位留守儿童,他们普遍缺乏父母监督,诉求最多的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当年5月,盱眙县人民法院对留守儿童小佳(化名)的父亲送达了全国首张督促令,并向其说明了《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督促这些多年外出务工的父母抽空回到家乡,履行法定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姚月梅表示:“自从督促令执行后,法院还陆续开展了关爱女童的‘小秘密’信箱活动等,从近几年的数据看,青少年违法人数在逐渐减少。”
利用法律手段督促父母看望家乡的孩子,效果固然是立竿见影的。但要解决父母与孩子分离的问题,还需要从根源上入手找答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所以不应该是把孩子推向社会,而要想办法把父母拉回孩子身边。”
王萌萌认为,应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农民就业,这样才能真正把父母留住,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
“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人才振兴,所以怎样把人才引进来、留得住,是我非常关注的问题。”今年两会,王萌萌带来的建议就是体球网乡村振兴中人才的引入和留住。
“很多人现在对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落后、脏乱差的样子。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宣传,让大家看看现在新农村的村容村貌。”她建议,要注重当地的形象宣传,给外界提供一个求发展、能发展、发展好的良好环境。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政府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返乡下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让返乡下乡人员能够了解政策、运用政策。还要打造标杆,树立一部分典型,表扬一部分优秀,重用一部分人才。
同时,她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建议出台引导返乡政策。“短期内,调动乡贤和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鼓励退休人员通过返聘等方式进入农村。中期内,收集整合在外务工的青年优秀者,对青年优秀者强化教育和培训,鼓励其返乡创业。长期内,相关部门应制定规划,注重科技人才的教育发展,定向培养农村科技型人才,使其毕业后服务农村发展。”
“把人才引进来了,更重要的是能够留得住!”王萌萌认为,人才能否留在当地,关键要看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对于镇、村级管理的年轻干部要解决出路,对优秀的带头人适当给予上升空间,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同时也要量才适用,使人才尽其所能、尽显其才。”
此外,她还建议加大对返乡人才的再培养。由于返乡者素质参差不齐、工作领域各不相同,掌握运用培训技能、提高技术水平的能力也有差别,因此,应当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逐步提高综合素质,将返乡人员创业引向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还应适当吸收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提供项目运作、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咨询等指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另外,还需出台政策,加大对返乡企业的投入。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