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益西达瓦
四川省民政厅始终将社会组织党建作为推动全省性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核心领域来抓,以“两个覆盖”集中攻坚为突破口,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大局为目标,不断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凝聚社会组织“红色力量”,接通社会组织与党委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红色导线”,引领带动全省性社会组织昂首进入新时代。
加强政治建设 摆首位把方向
加强政治引领。组织社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体球网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印发《体球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年度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点》,集中培训全省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党务工作者235人次,确保社会组织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发展引领。省民政厅先后深入数十家社会组织调研检查党建工作,摸清存在困难问题,探索建立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参与社会组织核心决策、党组织全程监督社会组织的办法举措,有效推进党组织领导和监督社会组织各项服务工作。
加强责任引领。组织开展年度全省性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责任事项、强化评议考核,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社会组织逐级传导延伸。
健全组织体系 凝合力强服务
探索建立三级管理体制。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的管理格局为统揽,在省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社会组织党组织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下,探索建立省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党总支)和社会组织党支部三级管理体制,在全省形成层级化领导、网格式管理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架构。
健全社会组织党组织体系。对照省委“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明确的16个重点产业领域,引导现有106家全省性社会组织强化党建工作,孵化培育一批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党组织,以“党建+经济”引领全省民营经济高效健康发展。探索设立省、市(州)、县(市、区)社会组织党建指导中心,为本级所辖社会组织提供党建工作指导、支持及服务。
健全社会组织运行机制。建立厅际社会组织党建“双引领双促进”项目联席工作会议机制,把脱钩类社会组织业务与党建有效结合,明确责任分工,强力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实施。建立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机制,健全社会组织“双向进入”机制,切实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推动“两个覆盖”落地生根
基于台账管理、党员管理推进“两个覆盖”。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转隶转接社会组织党组织15个、党员235名,依托四川省两新党建平台组织所辖355家全省性社会组织准确录入信息,新组建党支部23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把入口关,内部挖潜增大党员存量。
实施典型引领、跟踪帮扶加快“两个覆盖”。采取“1+N”方式,即1家党建工作开展成熟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与N家党建工作开展一般或刚组建的党支部组成党建联建片,巩固组建成果,发动四川省浙江商会党总支等先进党组织搞好示范引领和联片联建。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特别是新建党组织的跟踪帮扶,防止边建边散。
增加党建评估比重、派驻党建指导员倒逼“两个覆盖”。与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体球网在社会组织章程和等级评估中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要求的通知》,建立健全体现党建工作要求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制度和指标体系,将全省性社会组织评估标准党建分值由20分增加至150分,并作为评选3A级以上全省性社会组织的“硬杠杠”。从厅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和所辖党支部党员中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60名,定责定位指导未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使社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
突出作用发挥 彰显党建价值
推动党建参与服务治蜀兴川。重视强化党建引领,引导社会组织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实现发展、在服务治蜀兴川中体现价值。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四川慈善总会3天内筹集捐赠资金2400多万元;四川省民生慈善基金会实施“天行健”教育援助计划,资助贫困学子6000多名。
推动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利用今年全省社会组织争取的29个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和1055万元项目资金,有序融入基层现代治理体系,在扶老助残、助教义诊、关爱儿童等方面发挥作用,受益群众逾50万人。四川助老爱心公益协会、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连续多年开展扶老活动,资助帮扶困难病残老人300多人,投入资金超过30万元。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带头成功孵化培育社会组织50家,创建社区基金25支,培育社区自治组织58支。
推动党建参与脱贫攻坚行动。依托省民政厅组织的全省性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活动,设立2018年到2020年4500万元的脱贫攻坚“种子基金”,发动35家全省性社会组织、7家全省性社会组织党组织,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深入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地区结对帮扶,为当地种植、养殖、旅游、关爱留守儿童、易地扶贫搬迁等脱贫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养、机构培育等支持服务,培育并带领深度贫困地区社会组织和当地人才队伍在脱贫攻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