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俊 王正玲
日前,记者从上海市民政局召开的体球网上获悉,上海市目前共建有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67个分中心,汇集了公安、民政、人社、医保、卫健、住建、粮食、总工会、残联、档案、经信等11个部门的169项个人政务事项,年受理量超过1000万件。上海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已全面实现“三一两全”,即居民社区事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全市通办、全年无休”。百姓称之为市民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
作为拥有逾24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上海人户分离人群超过500万人。在过去,一些社区政务事项往往必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镇提出申请,不少居民在办事过程中不得不往返奔波、费时费力。如何解决这个“痛点”,成为政府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经过广泛调研,市民政局自2018年3月起,对覆盖全市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面实行“全市通办”,实现169个个人事项“一窗受理,一窗反馈”。工作日8点半到16点半,周末及节假日的8点半到11点半,居民可在上海任何一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个人业务,实现了“就近办事”。
对于部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只能在户籍地或居住地办理的事项,市民政局建立统一信息交互平台,探索“收受分离”模式,以“数据流转”代替“群众跑腿”。依据“收受分离”,居民可在任意一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交办事申请;接到申请后,信息交互平台会将申请材料流转至申请人户籍地(或居住地)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理;收件地或相关职能部门将办理结果反馈申请人。
现在,“全市通办”越来越被居民群众了解、采用。2018年,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总受理量逾1046万件,其中“全市通办”就有84万多件,“全市通办”率已从开始的5%增长至目前的10%,成为一项广受居民欢迎的便民举措。
在全面实现“全市通办”的基础上,市民政局继续推进社区事务受理的“一网通办”。2018年10月,上海的社区事务受理平台对接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初步实现“网上办事”。市民打开“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进入“一网通办”专栏,点击“个人社区事务服务”模块,即可在线办理11个政府部门的169个社区事务受理事项。其中,29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140个事项实现“网上预审”,市民“最多跑一次”。办理进度可通过网站、短信等方式,实时查询。同时,通过对接市“电子证照库”,线下受理大厅办事所需的“身份证、居住证、出生医学证明”三证率先实现“电子亮证”,证件免交。市民政局透露,未来“户口簿、结婚证”等高频证照,也将陆续纳入“亮证范围”。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正在依托“市民云”APP一网通办移动平台,开通社区政务服务“掌上办事”功能;推广移动支付,统一物流,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在2018年召开的首届全国“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上海社区事务“全市通办”作为民政部推荐的“优秀电子政务实践”项目集中展示。
有关专家表示,“上海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实施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全市通办’,其创新实践,尤其是‘收受分离’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国内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首先可以在长三角复制推广,促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的迅速推进。”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