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朋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众多和自身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特殊区情,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全区民政系统立足实际,着力创新、努力争优,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项民政工作有了新进步。日前,广西专门召开了以“创新争优”为主题的全区民政工作研讨会。会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投入民政的财政资金还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整体民政工作能够在全国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多项民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关键是靠“创新争优”。
在脱贫攻坚中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有力。一是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五大衔接。政策衔接上,印发《脱贫攻坚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体球网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两类群体双向“互纳”。对象衔接上,开展“社会救助精准救助年”和 “社会救助精准兜底保障年”活动,清理排查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扶保衔接”。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衔接上,全区111个县(市、区)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333元,全部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线。信息数据衔接上,实现低保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实时比对和信息管理系统无缝衔接。工作机制衔接上,全区111个县(市、区)建立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把两项政策衔接纳入议事内容。二是探索低保审批权限下放改革。针对低保工作量大、经办力量薄弱的实际,百色市、河池市探索了低保和社会救助事项审批权下放乡镇的改革。这项关乎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制度变革抓住了基层民政工作的主要矛盾,压实了乡镇主体责任,倒逼乡镇一级“自我革命”,在人、财、物等方面统筹优化资源,形成合力做好低保工作。目前,百色市12个县区、河池市7个县区、桂林市1个县已全面推开。三是推进低保无纸化网上审批。2016年广西全面推行低保申请无纸化审批改革,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低保无纸化审批改革的省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政局无纸化审批改革获评民政部“2017年度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案例”。四是率先在全国开展委托第三方评估健全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南宁市西乡塘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竞争性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低保动态管理工作,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社会救助领域5个最佳创新实践成果之一。五是探索救助服务社会化运作。梧州市藤县民政局与人保财险梧州市分公司签订《藤县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生活救助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县财政按年度发放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生活救助金总额的2%购买服务,保险公司在民政局派驻8人、各乡镇民政办分别派驻2人驻点服务,解决了“人少事多、效率低、上访多”等问题。
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以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制定《广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规划(2016—2020 年)》,坚持养老事业和产业同步推进、双轮驱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打造南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核心区、桂西养生养老长寿产业示范区、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示范区、北部湾国际滨海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区、西江生态养老产业带示范区“一核四区”空间布局。推动南宁、梧州等市积极引进和大力扶持三胞集团、泰康人寿、华润、恒大集团等企业,建设健康养老相关产业园区。推动桂林等市创新“养老+”模式,发展休闲养生、民族医药、老年用品、养老地产等优势产业,助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衣食住行医和文化娱乐等需要的老年产品。实施“1521”养老服务示范工程,重点建设护理型养老机构,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和养老托底保障。二是深入推进养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引入社会资本3亿元对116家公办养老机构实施公建民营改革。推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社会化改革,探索有偿租赁模式、整片打包托管模式、卫生院与敬老院合二为一的“两院一体”模式,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动力。三是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养老。认证25个“长寿之乡”。制订《广西养生养老小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命名贺州市黄姚养生养老小镇等5个区级“养生养老小镇”。推动桂林、柳州等市发展休闲养生、康体健身、文化体验、旅游度假等“医养游”特色养生养老产业,并探索度假型、候鸟型、旅居型、疗养型等养老模式。四是全面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对全区1277家养老院进行全覆盖排查,对1103家不达标养老机构和23899个整改事项立查立改,养老院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梧州市全面推行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创新打造“统一标准、防控到位、分类应对、典型带路”的社会福利机构“四位一体”工程,获得民政部等6部委肯定并推广。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创新发展。一是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修订自治区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办法,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推进贵港市覃塘区村、屯开展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深化“一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协商自治实践。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创新。出台《体球网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十百千”工程,打造10个区级试点县(市、区)、100个区级试点乡镇和1000个区级试点社区。打造城乡社区治理品牌,富川、扶绥、平果、钟山等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区建设不断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6.6%和88.4%。推动市、县制定社区协商文件。三是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出台《体球网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出百色市“五位一体”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北海市“农事村办”信息化建设等典型经验。北海市搭建了以“农事网通”“阳光红页”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用“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得到中组部、中宣部、中编办的充分肯定和媒体的宣传推介。四是开展“村霸”专项整治行动。2017年,把“村霸”专项整治与“两委”换届工作结合推进,打掉“村霸”和宗族黑恶势力团伙24个、155人,2848人被取消候选人资格,确保阳光选举、和谐换届。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深改组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将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等工作纳入重点任务;区政府和设区市将社会组织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二是加强管理和执法。出台《体球网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试点。强化社会组织执法监察,2017年共依法撤销登记400多个;开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会同区公安厅制订专项行动方案,建立专项行动协调机制,召开全区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三是突出政治引领。着力加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覆盖”,区民政管理社会组织党委、纪委正式成立,区本级成立了19个行业党委,全区14个设区市中有13个成立社会组织党委。
殡葬改革和加强公墓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广西区情特殊,少数民族众多,葬式葬礼、风俗习惯复杂多样,推进殡葬改革难度较大,2017年全区火化率仅为28.7%。但是通过健全政策体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惠民殡葬政策等措施,部分市、县殡葬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南宁市、平果县等6个市县出台惠民殡葬政策,惠及163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0%;防城港市等4个市县实现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户籍居民和常住人口,减免项目由基本殡葬服务向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延伸。平果县出台殡葬管理暂行办法、殡葬管理考评办法等十多份文件,不断巩固惠民殡葬成果,近几年火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民政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逐渐提升。在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6-2018年,广西养老服务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5.62亿元,建设项目63个,目前已完成投资3.68亿元,开工40个,竣工投入使用12个。截至2017年底,全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1590个,床位总数18.1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25张;全区民政部门管理的智障与精神疾病服务机构8个,拥有床位3932张;其他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85个,床位3812张;其他收留抚养机构4个,床位116张。全区共有社区服务指导中心5个(县级),社区服务中心322个(乡镇、街道),社区服务站1964个(村、社区)。
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基层力量。通过下发《体球网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能力建设的通知》等3个文件和转发《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体球网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实施意见》,形成“3+1”政策框架。2017年,全区111个县(市、区)全部将民政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绩效考评内容,部分县(市、区)设置的分数占总分的10%以上,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奖金挂钩。全区1246个乡镇通过在社会事务办加挂民政办公室、设立独立法人的民政所(办)等方式,增强了基层力量。全区现有乡镇民政工作人员3954名,平均每个乡镇3.17人。区本级财政支持每村配备一名民政协管员,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民政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2017年自治区本级财政继续安排补助县乡专项经费2968万元,市县财政配套3483万元,有效保障了基层民政工作正常开展。
广西民政工作的成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了广西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新发展,日前,广西专门召开了以“创新争优”为主题的全区民政工作研讨会,强调要立足广西实际,发扬创新争优精神,在传承与变革的辩证统一中不断探索民政工作新思路和新办法;要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为指导,将广大民政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到创新争优的具体实践中来,特别是要在推动脱贫攻坚中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殡葬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争优;要紧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民政工作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为创新争优提供有力保障。(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年9月6日第一版)